春季健脾祛湿粥
准备:赤小豆、白扁豆、薏米、川萆薢、伏苓、木棉花、灯芯花、粳米、盐、油适量。
做法:将材料清洗干净,川萆薢、伏苓、木棉花、灯芯花加水3碗,中火煮成2碗,隔渣留汁。以上几味煎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米、芡实、粳米煮粥食。每日1次。
功效:川革薜能够祛湿清浊,但由于其带有少量苦味,用来煮粥的时候以少量为宜;茯苓性温,有利尿祛湿热的功效。木棉花性平,味甘、淡,入脾、胃经,能清热祛湿。赤小豆、白扁豆、薏米能健脾祛湿;芡实能健脾祛湿止泻、固肾涩精。诸物与粳米合用,具有清热祛湿、利水固涩之功。适用于因暑热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滞不适等症。如果孩子患有腹泻,不适宜食用本粥。
消暑开胃粥
准备:白扁豆、薏仁米、绿豆各50g,粳米100g,盐适量。
做法:将白扁豆、薏仁米、绿豆分别清洗后,白扁豆和薏米要用水浸泡2个小时以上,天气炎热时还要放于冰箱中,而绿豆就无需浸泡。白扁豆和薏米浸泡好后,将几种材料混合,倒入6-8倍的水入砂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约1小时,煮至薏米和扁豆均软糯软烂即可。吃的时候根据口味调入少许糖或蜂蜜。
功效:白扁豆主要功能有健脾、祛湿、清暑。对于脾胃虚弱、夏季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颇有疗效。薏米主要功效是健脾利湿,消水肿,也是夏天健脾养胃的好东西。三伏天里一碗清凉的绿豆汤,能让人顿觉清凉爽痛,暑热全消。但是绿豆性寒,脾胃虚弱的人并不太适宜。而白扁豆和薏米都是健脾胃的,弥补了绿豆的不足,这碗粥,便可适合大多数人了。
滋阴润肺粥
准备:南瓜70g,大米200g,盐少量。
做法:将南瓜削皮切丁后,放入煮至7成的白粥当中继续熬煮成南瓜粥,放入少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秋天是南瓜成熟,营养成分最高的季节。南瓜属温,能够益气、平喘、润秋燥和增强抵抗力。南瓜中含有诸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如多糖、氨基酸、活 性蛋白、类胡萝卜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南瓜含有丰富维生素A、维生素E 的食品,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对改善秋燥症状大有裨益。从特性上看,南瓜有平喘、消肿的作用。常吃,能够预防哮喘、支气管炎等秋季多发病。
补血补气驱寒粥
准备:黄芪3-5g、红枣10颗、橘皮5g、红糖20g、粳米、生姜适量。
做法:将黄芪清洗干净,加水500ml,中火煮成100ml,隔渣留汁。锅置火上,放入粳米、黄芪汁、红枣、生姜和适量清水煮粥,粥成加橘皮末煮沸,再加入红糖调匀,即可食用。
功效:黄芪有补气的功效。而红枣、红糖能够补血驱寒。给宝宝做粥的时候,可以适当减少黄芪的分量。
四季养生粥谱配方
四季喝粥也养生 我一年四季离不开粥。天天喝粥,喝来喝去,终于悟出了古人所讲“粥饮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的道理。粥具有适口、易消化吸收、生津益气的功效。 学过医学,我深知人的脏腑功能是随着节气的变化而变化的。为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的季节喝不同的粥。例如,春季喝百合粥。百合具有养阴、润肺、养胃去燥火的功效,粳米性甘平。煮法是百合20g,粳米100g,冰糖少许。先煮百合,去渣取汁,然后加入粳米,煮熟后即可加入冰糖,稍后便可食用。夏季常喝绿豆藕粥。绿豆、藕均有清暑热、增津液的功效。做法是先煮绿豆,待绿豆要开花时,将粳米100g放入,煮至半熟后将切成薄片的藕放入,文火稍煮至熟,冷却后即食。秋季常喝玉米面红薯粥。玉米面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红薯有祛病延年功效。做法是将玉米面l00g先用凉水调成糊状水烧开后放入,然后将切成碎块的红薯一并放入,轻轻搅动防止玉米面粘在锅底。熬粥时要用文火,中间可点几次冷水,玉米面红薯粥以不稀不稠为好。冬季我常喝小米、大枣、红小豆粥。小米性温,大枣补气养血。红小豆含人体必需的糖。冬季补之,有益健康。做法是先将红小豆洗净,放入温水中煮熟,然后放入小米、大枣。大枣以7—10枚为好,小米200g,红小豆40g。水适量煮熟后放在电饭煲中,随时可以食用。 摘自:《中医药学刊》 还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