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养生知识

20岁就心梗啦,以后怎么办?

2022年07月25日 17:34:2818

首先不要过度劳累,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过于焦急,同时戒烟限酒,注意饮食,少吃胆固醇高的食物,饮食清淡一些,同事定期复查检测,要谨遵医嘱用药。

只说了心梗!

并没有说心梗到那个程度,也没有说行没有行再灌注治疗,也没有表明心功能情况!

所以,评估以后的生活质量的依据不足!

但是,有一点的就是,肯定没有没有发生过心梗的人生活要更加注意些!

抗凝药物治疗!

降脂药物治疗!

控制心室率药物治疗!

必要时复查支架(已经安了支架的需要复查)

定期复查血液各项指标!

禁忌高脂摄入!

抽烟,大害!

后期确实麻烦的多!

所以,预防疾病最重要!控制病情很需要!

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突发心梗瞬间,做哪些事能有机会“活下去”?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是最危重的心脏急症,是导致中老年人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患者一旦出现头晕、头痛、胸闷、心慌气短、胸背部不适、脖子有压迫性窒息感等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尤其是心前区压迫性绞痛持续3分钟以上,并向左上肢放射,必须在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

在等待120救援期间,应该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在患者意识清醒的状态下:让患者卧床休息,绝对禁止来回走动或乱搬动患者,保持心情平静;如果家中有氧气,应立即吸氧;硝酸甘油多不能完全缓解心肌梗死症状,应安心等待120救援的到来。

心肺复苏的步骤

在等待救援期间,如果患者发生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呼吸暂停、心脏停跳的情况,应立即施救,进行简单的心肺复苏,步骤如下:

1.最好将患者置于硬板床上,去枕平卧,一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抬起下颏,使下颌尖、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呈垂直状态,以通畅气道。应清除患者口中的异物和呕吐物,患者义齿松动应取下。

2.施救者在患者右侧,用置于患者前额的手拇指与食指捏住患者鼻孔,口上盖一块纱布,吸一口气,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然后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1秒以上,确保呼吸时有胸廓起伏。

3.无论是否有胸廓起伏,两次人工呼吸后应该立即进行胸外按压,胸外按压的部位是胸骨下半部,双乳头之间。施救者跪在患者床旁,用一只手掌根部放在胸部正中双乳头之间的胸骨上,另一手平行重叠压在手背上,保证手掌根部横轴与胸骨长轴方向一致。按压时肘关节伸直,依靠肩部和背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按压胸骨的幅度为大约3~125px,按压频率为100次/分。按压30次,然后口对口呼吸2次,再按压30次,如此循环5次,观察是否有呼吸和脉搏。

4.如果没有呼吸和脉搏,应继续重复上述动作。

在医护人员到来之前,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对挽救心肌是有一定帮助的。

心梗的预防

经统计发现,约50%~80%的患者在发病前1~2天或更长时间有以下先兆症状,若能引起警惕,及时就医,则有可能避免心梗的发生。

1、已有冠心病的患者,在近一个月内心绞痛发作比以前频繁,胸痛更为剧烈,范围扩大,时间延长。

2、心绞痛的发作由过去的劳累后转为夜间安静休息时发作,且发作时没有明显诱因。

3、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缓等严重的心律失常。

4、以往没有冠心病,但近期突然出现憋闷、乏力,运动时心慌、气短等,并有加重趋势。

概述

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的分支堵塞,使一部分心肌失去血液供应而坏死的病症。多发生于中年以后。发病时有剧烈而持久的性质类似心绞痛的前胸痛、心悸、气喘、脉搏微弱、血压降低等症状,服用硝酸甘油无效,可产生严重后果。心电图和血清酶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发病后应立即进行监护救治。

心肌梗死发病前的先兆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多见于年纪较大者,是一突发的危险疾病,发病前多会出现各种先兆症状。

在心肌梗死发作前1-2天内,患者心绞痛发作会比以前次数增多,服用硝酸甘油片效果不明显。患者自觉胸骨下或心前区剧烈而持久的疼痛,或心前区闷胀不适,疼痛有时向手臂或颈部放射,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心慌、气促和出冷汗等症状。有些患者无剧烈感觉,或由于心肌下壁缺血表现为突发性上腹部剧烈疼痛,但会表现更加严重,休息和服用速效扩血管药物不能缓解疼痛。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患者要立刻停止任何重体力活动,躺下休息,观察病情,平息激动的情绪以减轻心肌耗氧量,如果发现病势加重,应抓紧请医生,并立即进行现场救护。

急性心梗的表现形式多样,有些患者以头疼、牙痛或者腹痛就诊,却无相应脏器的病理改变,也不可忽视心梗的存在。

心肌梗死急救的“黄金1小时” “时间就是生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这样的形容再合适不过。心肌梗死是因为心脏的供血血管被阻塞,造成心肌缺血坏死。血管阻塞后心肌大约30分钟左右开始坏死,6-8小时左右完全坏死,在这期间越早打开阻塞的血管,存活的心肌就越多。

其实,如果心肌梗死能在1小时内得到有效施救,康复后跟正常人一样;但如果在1个半小时后抢救,心肌将出现坏死,且时间越长,心肌坏死越多。但遗憾的是,有一半患者因为自身或家属的原因,而错过了急救的时机。因此,提高大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知识普及是相当有必要的。

持续的胸痛可能提示突发急性心梗,也可能为肺栓塞、夹层动脉瘤等,患者的家属以及周围的人丝毫不可犹疑,应赶紧拨打120急救,不要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突发心肌梗塞急救方法 1、安静:应就地平卧,松解领口,头部侧左或侧右,室内保持安静和空气流通,不可搀扶病人走动或乱加搬动以免加重病情。有条件可立即吸氧。发病4小时内,发生心室颤动和猝死的危险性最大。

2、镇痛:舌下含硝酸甘油片一片(0.3—0.6mg),或用消心痛/冠心苏合丸一粒(5—10mg)、速效救心丸10粒舌下含服;有条件可肌注杜冷丁50—100毫克,以缓解疼痛,同时立即拨打120呼叫急救中心。

● 如病人发生休克,应把病人头放低,足稍抬高,以增加头部血流。烦躁不安时可服用安定等镇静止痛药。暂不给吃食物,少饮水,要保暖。

● 如病人突然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应立即口对口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3、抢救过后:须留院卧床观察三到七天,坚持几天才能动,不可随意乱走动。

心肌梗塞的预防应首先坚持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

1、一级预防又叫病因预防,是预防冠心病发生的根本预防措施,是对没有发生冠心病的人群,针对形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采取干预措施而进行的预防。 一级预防必须从幼年开始,其预防内容包括:

①控制血压。

②合理饮食结构及热量摄入,避免超重。防治高血脂症,降低人群血脂水平。

③戒烟。

④积极治疗糖尿病。

⑤饮用硬水。软水地区需补钙、镁。

⑥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及过分激动。

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每人可根据自己本人的特点选择一至两项有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坚持长期锻炼下去。

2、二级预防指已患有冠心病者,控制其发展和防止并发症,使其更好地康复。二级预防要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处理、早治疗。只有做到三早才能使冠心病后遗症减到最小程度。一级预防的所有措施,对于二级预防都十分重要。同时应避免冠心病发作的诱因,如饱餐、大量饮酒、过劳、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突然的寒冷刺激等,并定期接受预防性体格检查。在上述方法效果不满意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副作用小的扩冠脉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以防止冠心病的发作与发展。一旦有冠心病的急性发作,如严重的心绞痛,应严格卧床休息,立即用扩冠药物,最好就地治疗,待情况相对稳定后再送往医院。这样可以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近年来不少学者主张长期小剂量服用阿斯匹林,能有效地防止血小板凝聚状态,从而预防冠心病的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