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推荐养生

道教养生观在历史上有哪些记载?

2022年03月19日 14:26:1843

道教养生观的特点是积极进取的,《西升经》中说:“我命在我,不属天地。”这种精神贯穿于道教养生发展的全过程。其内在实质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 能动性,使人生自我的生命得到极大的延续和发展,从而获得生命的超越和自由。 这种思想使道教养生不断获得生命之源和动力,促使其不断发展。陶弘景《养性 延命录》引《大有经》说:“夫形生愚智,天也。强弱寿天,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 己。始而胎气充实,生而乳食有余,长而滋味不足,壮而声色有节者,强而寿。始 而胎气虚耗,生而乳食不足,长而滋味有余,壮而声色自放者,弱而夭。生长全足, 加之导养,年未可量。”阐明了道教“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含义和道教养生观的真 谛。由此出发,历代道教对于养生方法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留下了极其丰富 的经验和理论。

儒家持何种养生观?

  

儒家的养生观是一种重视养心和养德的养生观。和道家比起来,儒家并不那么重视身心的修炼,而是重在建立和谐社会,使人们能和平共处、国泰民安。儒家的教导其实就是精神养生的教导。孔子认为,天道以中庸为法,过犹不及。养生要谨守中庸之道,才能颐养天年。
  孔子重视人的道德修养,说“君子先慎乎德”。事实证明,以德立身是养生的根本。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最出色的儒学大师,《孟子》一书中蕴藏着不少养生思想,尤其是孟子所倡导的“善养吾浩然之气”对后世影响很大。由于孟子养神得法,活了84岁。孔圣人活了73岁,所以中国有句俗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我自去”。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说:“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讲的是如何培养浩然之气。这种浩然之气,实际上是重道德、讲仁义的儒家养气法。养气的根本是以精神意志为主导,只有胸怀坦荡的人才能使气保养得充盛。《孟子•尽心章句下》:“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养生励首先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因为一个人欲望太多,就会身心疲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