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日常养生

冬季养生有什么禁忌?

2022年03月11日 09:31:2539编辑

一、忌蒙头睡觉  冬令天寒,一般盖厚被睡觉,因此,被窝内空气不流畅,再加上人体散发出来的体臭汗臭味、呼出气中的二氧化碳、肠道排出的有害气体,致使被窝内空 气混浊。如果蒙头睡觉,会使体内氧饱和度下降,严重则会影响大肠生理功能,于次晨起床时会出现头昏脑胀、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记忆衰退等症状。  二、注意肌肤保湿润燥  在寒冬,由于干冷的气候,人体的表皮层血管会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但也造成皮肤层血液循环减慢,皮脂腺与汗腺功能降低,导致皮表的水分与脂肪 含量大减,若再加上冷风吹拂,更大大减弱了皮肤的抵抗力,因此,冬天的皮肤容易变干糙、敏感、甚至皲裂。在饮食方面,可多服用含黏液质的食品,如蜂蜜、海 参、木耳、水梨、蹄筋等,以提高血液中胶质含量,增加细胞内水分的保存。#p#副标题#e#冬季养生 养生要注意四大禁忌  三、注意关节保暖  由于关节附近多是肌腱、韧带等血管分布较少的组织,温度本来就比较低,而且四肢较常暴露在外,更易散失温度,使关节僵硬,血液循环差,因而疼痛不止。因此,关节炎患者在寒冬须加强保暖。若能在冬季临睡前温水泡足,不但可以活血通络有益关节,并可安神宁志,促进睡眠。  四、饮食温热勿燥  冬季饮食应把握‘适当清淡’原则,由于冬季寒冷,人们喜食温热食物抵御寒邪,但必须注意的是,现代人营养多已过剩,加上生活紧张忙碌、睡眠不 足,许多人容易有虚火上升的情况,因此,若常有便秘、痔疮、失眠、长痘痘等症状的人,不可滥补;而胃肠病、痛风、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心脏血管疾病患者,尤应避免吃麻辣火锅。  冬季时节谨防中老年心脏病的发作,老年人因为年纪大了,身体免疫力差,所以,对于周围寒冷刺激的天气,相比而言,适应性也是很差,因此也是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天气寒冷会使人的血管收缩,血压增高,供血不足。  因此容易出现心率失常、心绞痛,并最终导致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而心绞痛的最主要表现就是胸部的疼痛、憋闷等,也有的患者表现为一侧的牙痛、上肢疼痛,还有的女性患者会表现为呼吸困难、胃部不舒服等,因此很容易被忽视。 孕妇在冬季的时候养生注意事项最主要的是需要注意要保暖,不要不小心感冒了,因为孕妇也不能够随便吃药,也是非常难受的。冬季泡脚的时候尤其是孕妇不能用特别烫的水泡脚。饮食方面一定要营养均衡,因为冬季蔬菜比较少,所以极有可能出现便秘的情况,那么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喝一些温开水。特别注意的是冬季干燥,室内要保持湿度,多喝一些汤水。

无论养生保健还是治疗疾病,都与季节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不违反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现提供冬季养生的七忌,供大家参考:01衣服穿厚才保暖:穿衣保暖是缓冲外面冷空气与体表的热空气之间的对流,使人体的热量得以保存,从而感到温暖。但穿衣太厚,衣服内空气对流加大,保暖性反而下降,减弱御寒能力。02冬季最宜吃火锅:冬季气候偏于干燥,火锅调料又偏于温热,阳虚者吃火锅较宜。但气阴两虚者不宜食火锅。注意食物一定要煮熟,以防细菌和病毒的污染。03关节疼痛多饮酒:冬季气候寒冷,关节伸屈不利,关节炎的病人往往病情加重,认为喝酒可以驱寒,活血。其实长期饮酒加速骨钙丢失,导致关节不利,腰背疼痛。同时饮酒加重动脉硬化、肝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病。04室温高才舒服:人体最舒适的室内外温度是18-27℃之间,而15~18℃是最有益于健康的理想温度。室温过高,易感疲劳,如空调温度过高,易头疼、咽喉干燥、鼻塞、免疫力下降。室内外温差太大,外出更易患感冒。心血管病患者容易发生意外。05冬季雾中常行走:冬季是江南大雾形成的多发季节,大雾时污染物滞留于近地面的空气中,空气质量特别差,因此,浓雾天气时少出行,出行时戴口罩。06冬天晨练起得早:冬天的清晨,太阳还未出来时,人们认为空气好,其实不然,早晨空气相对比较混浊,气温又偏低,有害物质沉降于近地面而不易散去,不适宜晨练,早锻炼最好在八、九点钟,太阳出来气温升高后为宜。07鼻子受扰不管它:早晨空气质量最差,外出后吸入污染空气,鼻子受扰就出现喷嚏、咳嗽、流涕等症状,长久易患呼吸道疾病,此时外出要戴口罩,预防污染空气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