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健康养生

天门冬怎样栽培管理?

2024年09月25日 18:05:311

天门冬  天门冬

  天门冬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Asparaguscochinchinensis(Lour.)Merr. 

  的块根,又名天冬。性寒,味甘,微苦。具有养阴清热,润肺滋肾的功效。

  用于治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痈、咽喉肿痛、消渴、便秘等病症。

  天门冬含天门冬素、B —固甾醇、甾体皂甙,粘液质、糠醛衍生物等成分。

  实验证明,天门冬有升高血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舌噬功能和延长抗体存

  在时间的作用。《名医别录》载“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月华于本

  草》载“镇心,润五脏,益皮肤,悦颜色”。能使肌肤艳丽,保持青春活力。

  使用注意:忌食鲤鱼。寒性病症及泄泻忌用。

  ---------------------------------------------------------------------------------

  天门冬又名天冬草,亮绿色小叶有序地着生于散生悬垂的茎上,秋冬结红果,它既有文竹的秀丽,又有吊兰的飘逸,非常具有观赏性。天门冬喜阳光,也耐荫,在湿润气候下生长良好,冬季要保证不低于 5℃,否则会生长不良。盆栽的天门冬适宜装饰家庭室内或厅堂,也可剪取茎叶用作插花的衬叶。

  释名:亦名门冬、颠勒、颠棘、天棘、万岁藤。

  气味:(根)苦、平、无毒。 

  主治:1、肺痿咳嗽,吐涎,回燥而不渴。用生天门冬捣汁一斗、酒一斗、饴一升、紫苑四合,浓煎成丸子。每服一丸,如杏仁大。一天服三次。

  2、肺劳风热。用天门冬(去皮、心)煮食,或查干为末,加蜜做成丸子服下。

  3、风颠发作(耳如蝉鸣,两胁牵痛)。用天门冬(去心、皮),晒干,捣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宜久服。

  4、小肠偏坠。用天门冬三钱、乌药五钱,水煎服。

  5、痈疽。用天门冬三、五两,洗净,捣细,以好酒滤取汁,一次服下。未效,可再次服药,必愈。

  天门冬

  (一)概述

  别名武竹、天冬草等。

  为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天门冬(Asnaragus cochinchinensic)的块根,养阴清热,润燥生津。主治肺结核,支气管炎,白喉,百日咳,口燥咽干,热病口渴,糖尿病,大便燥结;外用治疮疡肿毒,蛇咬伤。生于阴湿的山野林边、山坡草丛或丘陵地带灌木丛中;分布于华南、西南、华中及河南、山东等省。

  (二)植物特性

  为多年生长绿,半蔓生草本,茎基部木质化,多分枝丛生下垂,长80~120厘米,叶式丛状扁形似松针,绿色有光泽,花多白色,花期6~8月,果实绿色,成熟后红色,球形种子黑色。

  (三)生长特性

  喜温暖湿润、半阴,耐干旱和瘠薄,不耐寒,冬季须保持6℃以上温度。

  (四)栽培技术

  1.繁殖方法

  以播种为主,种子采收12月份由绿变红即可采收,穴播25℃保湿条件下,半月即出苗。分株繁殖,多年生老林,去其多余的根和老技,视植株大小,分成若干株。

  2.栽培管理

  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春秋两季,8-10天施一次腐熟有机薄肥,夏冬则少之。土壤要保持湿润透气,夏季切忌太阳直射,冬季不低于6℃,可安全越冬,少有病虫害。

  (五)采收加工

  栽种2~3年,立秋以后采挖,洗净泥土,除去须根,用水煮至皮裂,剥去外皮,切段,晒干。 

  天门冬 

  【天门冬的功效介绍】: 天门冬 (《本经》) 

  【异名】大当门根(《石药尔雅》),天冬(《药品化义》)。 

  【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1.《抱朴子》:天门冬生高地,根短而味甜气香者善,其生水侧下地者,叶细似蕴而微黄,根长而味多苦,气臭者下。 

  2.《本草经集注》:天门冬,虽暴干,犹滋润难捣,必须薄切,暴于日中,或火烘之也。 

  3.《本草衍义》:天门冬、麦门冬之类,虽曰去心,但以水渍漉使周,润渗入肌,俟软,缓缓擘取,不可浸出脂液。其不知者,乃以汤浸一、二时,柔即柔矣,然气味都尽,用之不效,乃曰药不神,其可得乎?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 

  【植物形态】天门冬,又名:颠勒(《本经》),万岁藤、婆罗树(《救荒本草》),天棘(《纲目》),白罗杉(《植物名实图考》),多儿母、八百崽、丝冬。 

  攀援状多年生草本。 

  块根肉质,簇生,长椭圆形或纺锤形,长4~10厘米,灰黄色。 

  茎细,长可达2米,有纵槽纹。 

  叶状枝2~3枚束生叶腋,线形,扁平,长1~2.5(~3)厘米,宽1毫米左右,稍弯曲,先端锐尖。 

  叶退化为鳞片,主茎上的鳞状叶常变为下弯的短刺。 

  花1~3朵簇生叶腋,黄白色或白色,下垂;花被6,排成2轮,长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约2毫米;雄蕊6,花药呈丁字形;雌蕊1,子房3室,柱头3歧。 

  浆果球形,径约6毫米,熟时红色。 

  花期5月。 

  生于山野,亦栽培于庭园。 

  分布我国中部、西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 

  【采集】秋、冬采挖,但以冬季采者质量较好。 

  挖出后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按大小分开,入沸水中煮或蒸至外皮易剥落时为度。 

  捞出浸入清水中,趁热除去外皮,洗净,微火烘干或用硫黄熏后再烘干。 

  【药材】干燥的块根呈长圆纺锤形,中部肥满,两端渐细而钝,长6~20厘米,中部直径0.5~2厘米。 

  表面黄白色或浅黄棕色,呈油润半透明状,有时有细纵纹或纵沟,偶有未除净的黄棕色外皮。 

  干透者质坚硬而脆,未干透者质柔软,有粘性,断面蜡质样,黄白色,半透明,中间有不透明白心。 

  臭微,味甘微苦。 

  以肥满、致密、黄白色、半透明者为佳。 

  条瘦长、色黄褐、不明亮者质次。 

  主产贵州、四川、广西。 

  此外,浙江、云南、陕西、甘肃、安徽、湖北、河南、江西等地亦产。 

  以贵州产量最大,品质亦佳。 

  同属植物羊齿天门冬(参见土百部条)、小茎叶天冬(分布云南)的块根,在少数地区亦作天门冬入药。 

  【药理】抗肿瘤作用 体外试验(美蓝法及瓦氏呼吸器测定),天门冬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及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的脱氢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的呼吸。 

  【炮制】拣去杂质,水洗净J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段,干燥。 

  【性味】甘苦,寒。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甘,大寒,无毒。 

  ③《滇南本草》:性寒,味甘微苦。 

  【归经】入肺、肾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少阴经。 

  ②《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 

  【功用主治-天门冬的功效】滋阴,润燥,清肺,降火。 

  治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痿,肺痈,咽喉肿痛,消渴,便秘。 

  ①《本经》: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 

  ②《别录》: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利小便,冷而能补。 

  ③《药性论》:主肺气咳逆,喘息促急,除热,通肾气,疗肺痿生痈吐脓,治湿疥,止消渴,去热中风。 

  宜久服。 

  ④《千金方》:治虚劳绝伤,老年衰损羸瘦,偏枯不随,风湿不仁,冷痹,心腹积聚,恶疮,痈疽肿癞,亦治阴痿、耳聋、目暗。 

  ⑤《日华子本草》:镇心,润五脏,益皮肤,悦颜色,补五劳七伤,治肺气并嗽,消痰、风痹热毒、游风、烦闷吐血。 

  ⑥王好古:主心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痿蹷嗜卧,足下热痛。 

  ⑦《本草蒙筌》:能除热淋,止血溢妄行,润粪燥秘结。 

  ⑧《纲目》:润燥滋阴,清金降火。 

  ⑨《植物名实图考》:拔疔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熬膏或入丸、散。 

  【宜忌】虚寒泄泻及外感风寒致嗽者,皆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垣衣、地黄为之使。 

  畏曾青。 

  ②《日华子本草》:贝母为使。 

  ③《本草正》:虚寒假热,脾肾溏泄最忌。 

  【药方选录】

  ①治嗽:人参、天门冬(去心)、熟干地黄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含化服之。(《儒门事亲》三才丸) 

  ②治吐血咯血:天门冬一两(水泡,去心),甘草(炙)、杏仁(去皮、尖,炒熟)、贝母(去心,炒)、白茯苓(去皮)、阿胶僻之,蛤粉炒成珠子)各半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含化一丸咽津,日夜可十丸。(《本事方》天门冬丸) 

  ③治妇人喘,手足烦热,骨蒸寝汗,口干引饮,面目浮肿:天门冬十两,麦门冬(去心)八两,生地黄三斤(取汁为膏)。上二味为末,膏子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煎逍遥散送下。逍遥散中去甘草加人参。(《素问病机保命集》天门冬丸) 

  ④治肺瘙咳嗽,吐涎沫,心中温温,咽燥而不渴者:生天冬捣取汁一斗,酒一斗,饴一升,紫菀四合,入铜器煎至可丸,服如杏子大一丸,日可三服。(《补缺肘后方》) 

  ⑤治血虚肺燥,皮肤拆裂,及肺痿咳脓血证:天门冬,新掘者不拘多少,净洗,去心、皮,细捣,绞取汁澄清,以布滤去粗滓,用银锅或砂锅慢火熬成膏,每用一、二匙,空心温酒调服。 

  (《医学正传)天门冬膏) 

  ⑥治扁桃体炎、咽喉肿痛:天冬、麦冬、板蓝根、桔梗、山豆根各三钱,甘草二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⑦治老人大肠燥结不通:天门冬八两,麦门冬、当归、麻子仁、生地黄各四两。熬膏,炼蜜收。每早晚白汤调服十茶匙。(《方氏家珍》) 

  ⑧治疝气:鲜天冬五钱至一两(去皮)。水煎,点酒为引内服。(《云南中草药》) 

  ⑨催乳:天冬二两。炖肉服。(《云南中草药》) 

  【临床应用】

  ①沧疗乳房肿瘤对一般良性乳房肿瘤,尤其是乳房小叶增生,不论肿块大小,奏效迅速,大多数可获治愈。 

  52例乳腺小叶增生和纤维腺瘤患者,治疗后30例临床痊愈,16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 

  对乳腺癌也有一定的近期效果,表现为用药后肿块缩小,质地变软;但远期疗效尚不显著,表现为用药一段时间后,即呈相持状态,不再有明显进展(纤维瘤亦如此),个别病例虽加大剂量,亦未见明显改善。对开始溃烂出血的乳房肿瘤和广泛转移的晚期乳癌,效果不佳。 

  用法:每日取鲜天门冬2两,剥去外皮,隔水蒸熟,3次分服。亦可制成片剂内服、或注射剂供肌肉或静脉注射。 

  ②用于扩张宫颈于人工流产前12小时,将天门冬插入子宫颈管,能使宫颈自然扩张与软化。 

  据84例观察,效果良好者达94%,未发现1例感染。 

  先兆流产病例应用后,可自行发动宫缩,排出宫腔内容物;对人工流产病例则无此现象。 

  用法:选择大小及弯度适当(长5~7厘米,直径0.3~0.6厘米)、表面光滑完整的天门冬1条,末端系一纱线,浸泡于95%酒精中,4小时后即可应用。 

  操作时按常规消毒,扩张阴道,暴露宫颈外口,以长镊子夹住天门冬的系线端,另一端对准宫颈口徐徐插入,达子宫颈管内口。阴道内填塞纱布1块,以防天门冬脱落。约12小时即可行刮宫术

天门冬栽培管理

选地整地

在海拔l000米以下的地方,最好选稀疏的混交林或阔叶 天门冬原植物林下种植,如林密要疏林。也可在农田与玉米、蚕豆等作物间以及两山间光照不长的地方种植。按生物学特性选择土壤,深翻30厘米,去除杂树枝等,每亩施腐熟 厩肥2500-3500千克,饼肥1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整平耙细后,作成宽150厘米、高20厘米的高畦。繁殖方法

有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大多采用分株繁殖,成活率会较高。

1.种子繁殖

每年的9-10月,果实由绿色变成红色时采收。堆积发酵后,选粒大而充实的作种。播种期分为春播和秋播。秋播在9月上旬一10月上旬,秋播发芽率高,占地时间长,管理费工;春播在3月下旬,占地时间短,管理方便。

播种方法:在畦内按沟距20-24厘米开横沟;沟深5-7厘米,播幅6厘米,种距2-3厘米。每亩用种子10-12千克。育苗1000米2可定植10000米2。播后覆盖堆肥或草木灰,再盖细土与畦面相平,上面再盖稻草保湿。气温在17-20℃,并有足够的湿度,播后18-20天出苗。发芽后揭去盖草。幼苗开始出土时需搭棚遮荫,也可在畦间用玉米等作物遮荫,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在苗高3厘米左右时拔草施肥。秋季结合松土施肥,肥料以人畜粪为主。每次每亩施用1000-1500千克。

一年以后的幼苗即可定植。一般在10月或春季末萌芽前,幼苗高10-12厘米时带土定植。起苗时按大小分级分别栽植。按行距50厘米、株距24厘米开穴。先栽2行天门冬,预留间作行距50厘米,再栽2行天门冬。定植时将块根向四面摆匀,并盖细土压紧。在预留的行间,每年都可间作玉米或蚕豆。

2.分株繁殖

采挖天门冬时,选取根头大、芽头粗壮的健壮母株,将每株至少分成3簇,每簇有芽2-5个,带有3个以上的小块根。切口要小,并抹上石灰以防感染,摊晾1天后即可种植。方法同育苗后的移栽。

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生长期间需锄草、松土4-5次,每次松土不宜太深,以免伤及块根。

2.搭架

当茎蔓长到50厘米左右时,要设立支架或支柱,使藤蔓缠绕生长,以利茎叶生长和田间管理。

3.追肥

每年在化冻萌芽前,每亩施厩肥2500-3000千克,用四齿划土,使粪土均匀混合,6月下旬或7月上旬可追施稀粪水1次或每亩沟施复合肥10千克,覆土后浇水。

病虫害防治

主要是红蜘蛛,5-6月危害叶部。天门冬

防治方法:

①冬季注意清园,将枯枝落叶深理或烧毁

②喷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用25%杀虫脒水剂500-1000倍液喷雾,每周1次,连续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