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对应的养生方式各有不同:
1、春季:春季锻炼应以恢复身体机能为主。这是因为,长期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经过冬季之后,一旦身体没有完全放松就进行剧烈运动,容易造成损伤。其次,切忌盲目追求运动量。盲目加大运动量会造成大量汗液的流失,易引发感冒。初春时节,早晚温差大,14点到20点是健身的最佳时间段。如果条件允许,运动前可以饮用一杯温开水,以帮助身体及时补充水分。
2、夏季:夏季补水要适量,建议运动前半小时喝两杯水。如果是户外运动,一定要带上水瓶,还可在水中加入一些生理盐,及时补充身体流失的盐分。饮水时,一次不能饮用太多,应尽量通过增加喝水频次来补充水分。二是尽量选择室内运动,如游泳、瑜伽等。这些室内运动不仅可以避免中暑,还可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3、秋季:面对昼夜温差越来越大的秋季,我们更需要保护自己。秋季晨练前,应先喝点糖水或吃些水果,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当然,还要注意保暖,运动前进行热身。
4、冬季:冬季应该更多地选择室内运动,这样不仅能防止疾病的侵扰,还能帮助保持良好的身材。每周增加的运动量及运动时间不要超过原有基础的10%。一旦运动量太大或运动速度太快,极易发生腱炎、肌肉拉伤等问题。
拓展资料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从中医讲叫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不同的季节对人,对生物也不一样,叫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一年四季都可进补,本处所说的“补”,主要包涵有修补、补充、补益和滋补的意思。不论哪个季节的进补,都可根据季节的特点,并结合人的体质和食物、药物的性味等实行,以达到调整人体阴阳,使之恢复动态平衡的目的。
四季食补各有侧重:春要促其生,夏必助其长,秋须守其收,冬务保其藏。
1、春三月,此谓发陈,阳气生发,万物复苏。
2、夏三月,此谓蕃秀,阳气旺盛,万物繁茂。
3、秋三月,此谓容平,阳气开始收敛,万物开始静止收获。
4、冬三月,此谓闭藏,阴气极盛,万物生理功能低下,阳气、精气内藏等。
参考资料 人民网 春夏秋冬 四季锻炼小常识
美好的未来137 平时食不厌杂,使营养平衡。按照“早上好,中午饱,晚上少”的原则进行用餐。更重要的是按时作息,调动自身的免疫功能。戒烟、少酒。适当运动,增加自身的抵抗力。就会有强壮的体格,健康的心理。就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智者养生,通过调节,来适应春夏秋冬四季者寒热。平和心态,喜怒有常,而安居乐业,平衡阴阳,来调养自身,这样,病邪就无从侵袭。自然就可延长寿命。古人认为,养生适宜,人的寿命就可活到一百二十岁。《尚书·洪范》说:“一曰寿,百二十岁也”。 “勤用脑,防衰老。”“饮食不节,形累而寿损。”“要想身得安,三分饥与寒。”“要想长生,胃里长空。”“吃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要想不死,肚里无屎。”这些养生口诀,是百姓的智慧和实践的总结。 清代诗人袁牧说:“多寿只缘餐饭少,不饱真是治病方。” 《内径》曰:“形不动则血不流,血不流则郁滞,以化生百病。”所以运动气血,涵养精神。走为百炼之祖,百炼不如一走。 记住“睡眠是大药。”合理安排睡眠,是养生长寿之关键。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 养生格言: 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 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恬淡向世界 微笑对人生道生于安静 德生于卑退 福生于淸俭 命生于和畅。最后送你两句郑板桥的养生经: 青菜萝卜糙米饭 瓦壶天水菊花茶 祝你事事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