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心梗患者是可以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
可能你们以为我会说吃药、支架、搭桥,你们错了!吃药——适用于心梗各个时期,但这是基础条件,并非为了治疗,而是为了稳定病情。
支架——适用于心梗严重和突发时期,是一种急救手段,可以挽救心梗患者的生命,延长其生命时长,但没有治疗效果。
搭桥——是一种外科开胸手术,创伤较大,但适用于多处血管狭窄病变,支架后再狭窄的患者,同样也没有治疗效果,但也能挽救患者生命。
以上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或减缓临床症状,但其实仍然是病号,在外出工作时,也随时可能突发,有死亡风险,甚至在应聘岗位时,对方了解你的病史时,也会被拒绝。
为什么我说部分患者是可以恢复的?不可否认饮食是导致和加重心梗的重要因素,但这并不全面,有些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脊柱病变,这些患者在颈椎或胸椎上存在不同种类的病变,但结果却一样——长期刺激神经支配系统,促使冠脉血管发生痉挛,长期如此会导致心梗的出现。
所以对于心梗患者的治疗,并非千篇一律,如果我们可以在脊柱上找到导致心梗的病灶点,那么这些患者就有恢复的希望,恢复正常的生活!
(本文由罗民教授原创,三甲级医院在职医师,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我进行删除。如您有任何疑问,欢迎文末留言,私聊联系,共同探讨。关注本文作者,获取更多医学知识,欢迎点赞、评论、转载,共同进步)
我是小眼睛医生,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你需要明确心脏功能的情况。根据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死亡的面积不一样,预后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心肌梗死面积过大,势必造成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增加,造成心脏射血功能减低,从而造成身体状态不如过去。所以,你需要明确自己的身体状态。
第二点,部分工作是不适合心肌梗死患者的。部分工作由于长期需要高强度注意力,冠心病患者是不适合,比如飞行员、火车司机、货车司机是不适合的。
尤其是火车司机,小眼睛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好几个火车司机年纪轻轻就患心肌梗死的情况。
长期熬夜的工作仍然是不适合心肌梗死患者的。
如果你是心肌梗死患者,你最好的梗死后的1-3个月之后再去工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关键的是休息,在心肌梗死之后的1-3个月之后,梗死的心肌才能够完全形成瘢痕,另外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交感神经稳态会逐渐趋于稳定,所以心肌梗死就算是支架植入术后,也不要过于心急,直接去工作。
急性心肌梗死之后,你还需要服用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虽然大部分患者能够正常工作,但是你不要忘记药物治疗,请保证时间点,规律服用药物。
急性心肌梗死之后,你还需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于劳累。
心肌梗塞平时应该怎么护理?
心肌梗塞是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属于危急重症,病死率较高,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最主要的病因。近年来,心肌梗塞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
心肌梗塞平时应该怎么护理?心肌梗塞后的患者一般都需要接受支架术治疗,以帮助快速恢复心肌供血,维持正常的心脏功能,防止心肌坏死。而支架术并非一劳永逸的,心梗后患者仍有复发的风险,因此后续的护理至关重要。
1、监督患者按时规律用药:心肌梗死的发生预示患者已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而急性期治疗只是针对堵塞的心血管进行的疏通治疗,无法消除已有的病理因素,心血管仍有再次堵塞的可能。因此,对于心梗后患者而言,后续的药物治疗至关重要,这里的药物治疗包括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如降压药、降脂药等,以及抗血栓形成的阿司匹林、稳定斑块的他汀类药物等等。家属必须监督患者按时用药,以防漏服,更不能让患者擅自停药、减药。
另外,用药的同时,也必须督促患者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查,一般建议支架术后第1、3、6、9、12个月分别就医复查,以便及时发现不利的威胁因素。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异常表现,一旦发现有胸痛、胸闷等不适时,第一时间就医。
2、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对于心梗发作的患者而言,黄金抢救时间只有120min,及时的抢救和治疗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尤其是对于出现心脏骤停的患者,家属若能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可帮助患者减少死亡风险。家属在平时可学习一些急救知识,以防不测的发生。
3、生活护理是基础: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预防心梗发生的基础要素,对于心梗后患者而言,一定要及时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规避风险因素,而作为家属应做好监督和帮助。心梗患者的饮食必须是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的,在控制总热量摄入的同时,要远离肥肉、动物肝脏、油炸食物、甜品等,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注意饮食以七八分饱为宜,吃饭要细嚼慢咽,不可暴饮暴食;严格戒烟戒酒;适度运动,以自身条件为限,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每天坚持锻炼;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保证充足休息;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帮助其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