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养生知识

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慢阻肺患者如何锻炼呼吸功能?

2022年06月08日 05:53:2139

“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简称属于呼吸科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的原因与长期吸烟、急性支气管炎未能完全康复多年反复发作转为慢性等因素有关。得此病的患者会常年有咳、痰、喘的症状,到了秋冬季会症状加重,并且出现呼吸困难。如果体内出现严重的缺氧和二氧化碳储留会发展到呼吸衰竭的程度,以至于危及生命。由于慢阻肺是一个慢性逐渐加重的病程,以目前的治疗手段没有很好的治愈方法,因此更加主张间断居家低流量氧疗,严重到一定程度可以应用家庭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

本问题中提到了呼吸功能锻炼,应当说其是一种慢阻肺的辅助治疗手段,虽然不能使其康复,但是却可以延缓病情的发展。那么慢阻肺的患者应当如何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呢?简单的说是锻炼腹式呼吸。一般情况下慢阻肺患者吸气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现在呼吸阶段。如果是胸式呼吸,会增加气道流出的阻力,而腹式呼吸则可以相对减少这种阻力的增加,但是当人呼吸困难的时候往往是应用胸式呼吸因此会形成恶性循环,有意识的锻炼腹式呼吸则有可能打破这个怪圈。锻炼的时候并不需要过量的吸气,只需要比平常增加一些即可,需要用膈肌下沉、肚子鼓起的方式吸气。呼气的时候则尽量要慢,不要着急,慢慢把肚子收回,膈肌逐步抬高,尽可能多的把气体呼出去。如此锻炼时间长了会形成一种习惯,病情也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呼吸锻炼只是慢阻肺的辅助方法,预防感染的发生、及时的控制呼吸道感染、科学的氧疗和配合呼吸机治疗则非常重要,其实锻炼与这些防治方法并没有矛盾,可以配合进行,千万不要采取了某种方法而排斥其它方法。此外,无论是呼吸锻炼还是其它治疗方式都是因人而异的,需要在医生或呼吸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此点非常重要。

慢阻肺患者常会感到活动后憋喘、气促,因而减少活动量,但事实上保证适度活动对改善预后有很大帮助。

一,运动方式和频率推荐慢阻肺患者进行每周2次专业医师指导下的运动训练,组成应包括有氧训练、间歇训练、抗阻/ 力量训练。运动训练是肺康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其他方法如药物治疗、无创呼吸机等则配合进行,以达到肺康复效果最大化的目的。

1.有氧训练

有氧训练在一定强度下,在相当的时间内( 不少于15~20min) 重复同一运动周期的运动,分为上肢有氧训练和下肢有氧训练。

下肢有氧训练是慢阻肺患者运动训练的核心部分。可选择方式包括如快步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3~5 次/周,20~60 min/次,持续时间须6~8周,每半年强化1次。运动负荷须达到50%~80% 最大摄氧能力(VO2max)。

2.力量训练

抗阻/ 力量训练通过多次、多组有节奏的负重练习达到改善肌肉群力量、耐力和形状的运动方式,主要包括各种循环抗阻训练(中等强度、缓慢重复进行的肢体抗阻训练)和负重训练。通过增加上下肢负荷,增加肌肉体积,重塑肌纤维。包括持器械体操和抗阻力训练两方面,持器械体操多用于上肢训练,常用的有弹力带、投掷、重物阻力训练。

二,总结

在运动训练组成中有氧训练是基石,而有氧训练联合抗阻/ 力量训练在改善患者耐力和机能方面,比单纯有氧训练更为有效。设计运动训练的种类和强度时应注意个体化,以达到最大的功能获益。

在训练形式上,团队训练优于个人训练。间歇训练采用“运动-休息-运动”方式,低强度、短时间内多次进行,适用于活动量低、体质较弱者。持续训练主要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适用于病情稳定、体质较好的患者。两种训练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但是间歇运动组的患者运动后出现症状少,更易被患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