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养生知识

小孩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2022年05月31日 20:41:4222

苏州太仓11岁女孩小雨,3年前查出糖尿病后每天自己注射四针胰岛素,小小肚子上是一个个针眼。医生称小雨若能趁在发育期装胰岛素泵,就不用天天打针,还可能治愈,但贫困的家拿不出十几万安装费。小雨每天躲开同学,用酒精给针头消毒,撩衣服,扎针。

糖尿病常分为两种类型。Ⅰ型糖尿病,占糖尿病发病率的3%左右,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胰岛素绝对不足,需要胰岛素终生治疗。Ⅱ型糖尿病占到95%,是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可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小雨所患的就是Ⅰ型糖尿病。

I型糖尿病原名就叫做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起病比较急剧,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否则将危及生命。它有三个特点:

1、除了儿童之外,实际上1型糖尿病也可能发生在一生中各个年龄段,特别是更年期。

2、“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3、无一例外地使用胰岛素治疗。

儿童患糖尿病的原因:

1、遗传因素:如果双亲中有患有糖尿病的,那么糖尿病父母的孩子患病的几率要比其他正常父母生下的小孩大很多。

2、免疫因素:孩子因生病、病毒感染导致免疫力降低或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也容易引发糖尿病。

3、饮食因素:父母盲目的给孩子补充营养或在喂养时忽视食物的含糖量,使孩子摄入过多糖份,患上糖尿病。另外很多孕妇在怀孕期间不注意平衡饮食,营养过剩,甚至查出妊娠糖尿病,这样的母亲所生小孩糖尿病发病率是正常孕妇的4倍。

除了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最关注的日常护理要注意什么?

(1)减轻胰岛负担,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并防止或延缓心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2)维持健康,使成人能从事各种正常的活动,儿童能正常地生长发育。

(3)维持正常的体重。肥胖者减少能摄入,可以改善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消瘦者双可使体重增加,以增强对种传染的抵抗力。

(4)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关系人体接收机的升降与调畅,肝气郁滞则气机升降输布紊乱,肝失疏泄则血糖等精微物质不能随清阳之气输布于周身而郁滞于血中,出现高血糖或精微物质的输布紊乱。

所以平时建议适当在饮食上控制,适当的喝青钱柳薏仁茶,帮助控制血糖,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为黄酮、多糖、皂苷等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的功能,另外薏仁祛湿能降低糖尿病患者浮肿的几率,有利于及时治疗。

小儿糖尿病发病机制争议较大,遗传被认为是导致该疾病的重要因素,环境因素、饮食不当以及病原体感染是重要诱因,其次患儿本身机体免疫因素也可能与糖尿病发病紧密相关。

大部分小儿糖尿病是1型,儿童糖尿病发病在10~14岁之间较多,可能与该年龄阶段生长激素分泌增加有关。秋冬季节发病率高于其他两季,我国糖尿病患儿发病率由北至南呈递减趋势,这可能与寒冷地区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有关。1型糖尿病是多基因疾病,该疾病具有遗传易感性,研究表明,HLA是糖尿病遗传因素中易感性最重要的,目前已经发现与1型糖尿病相关的基因位点13个,HLA主要由Ⅰ类、Ⅱ类、Ⅲ类基因组成,现阶段认为1型糖尿病与HLA Ⅱ类基因联系最紧密。Ⅱ类基因包含DP、DQ、HLA-DR三个亚区。1型糖尿病依赖T淋巴细胞,由T淋巴细胞介导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性破坏所致,大部分新诊断的糖尿病患儿胰腺经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存在胰岛炎,B与T淋巴细胞存在显著浸润现象。

相关研究发现在新就诊的糖尿病患儿中,大部分血清中可检测到病毒特异性抗体IgM,这些可引发糖尿病的病毒有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腮腺炎病毒、脑心肌炎病毒等。感染是导致β细胞损伤的开始,一方面病毒会对胰岛β细胞直接感染,另一方面病毒感染会引发胰岛组织自身免疫,损伤胰岛β细胞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