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糖尿病人在参加体力劳动这个吃饭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主食吃了少不行工作做了30分种后肚子就要饿了,弄不好胃病弄出来怎么办?头要昏弄不好发生低血糖。那我们只有想几个办法解决一下,第一,每天吃大米饭,馒头,六两,三顿饭各二两。蔬菜吃二斤一天,鸡蛋二个,五花肉或鱼三两一天。只有这样。第二,小米五两,大米五两,大米加小米,混合起来做饭,每天一斤,荤素搭配合理,只有这样二个办法,别无选择。
糖尿病人的一日三餐吃什么?
蔡云清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修订专家委员会 委员
蔡云清女士是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营养学会营养科研基金及营养科普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营养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协会理事、江苏省营养学会理事长、江苏省科协委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修订专家委员会委员。
营养学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科学、合理的搭配便是“好膳食”的关键之一。
随着人们饮食不断地改进,美食的选择更多,又或者是塑形需要,有的人渐渐开始不吃主食了。但长期不吃主食对身体是有害的,会引起诸多疾病如心血管病、大脑退化、体毒堆积、脂肪肝等。
所以,主食很重要。
营养专家提供的选主食的原则是,粗粮比细粮好,豆类、薯类比普通粗粮好。粗粮或豆类、薯类的营养价值要比精米白面高很多。但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达40多种,除供6月内婴儿的母乳外,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而且每个人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也不相同。更实际的是,通过摄入多种食物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在6月30日下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解读报告会上,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营养学会理事长、江苏省科协委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修订专家委员会委员蔡云清女士建议,一个成年人摄入食物的品种数,每天至少12种,每周至少25种。
不仅如此,她提出:
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包括每天摄入谷类250g~400g,全谷物和杂豆类50g-150g,相当一天谷物的1/4-1/3,薯类可与谷类食物搭配食用。
一日三餐,餐餐有谷类
早餐:稀饭、面条、馒头、面包、等;
中餐:米饭、面条、包子、饺子等;
晚餐:稀饭、包子、饺子等;
在外就餐:必须吃主食(米饭、面条、饺子、杂粮拼盘等),主食和菜肴应该同时上桌。
在论及全谷物对食物多样的贡献时,她的观点是:
1、全谷物有助食品多样化
全谷类的品种多样,如糙米、燕麦、小麦、荞麦、玉米、高梁、小米等;杂豆类(红小豆、绿豆、花豆、芸豆等)和薯类(红薯、土豆、山药、芋艿等),也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素,也可作为谷类的良好食物搭档。
2、全谷物融入主食
早上可喝一杯五谷豆浆,中午吃上一段玉米棒或红薯,晚上喝一碗八宝粥等。
喜欢吃面食者,可自制包子豆沙馅,做馒头、窝窝头和煎饼时,可加玉米粉、绿豆粉、全麦粉等。
喜欢吃米饭者,可在精白米中放一把糙米、发芽糙米、燕麦片、红小豆、绿豆等(精白米2/3,全谷物1/3)。
制作豆浆或米糊时,也可加入糙米、燕麦、荞麦、红小豆、绿豆等。
3、融入菜肴
一些杂豆,如豌豆、芸豆、花豆、鹰嘴豆等,可煮成五香味,是餐桌上一碟可口的小菜;
土豆、山药可与蔬菜和肉类搭配烹调菜肴,如土豆炖牛肉、炒土豆丝、山药炖排骨、山药炒三鲜等菜肴。
在演讲的尾声,蔡云清女士表示,随着未来居民对全谷物的营养与健康关注度日益增强,全谷物市场需求潜力很大,希望农业、教育、科技、企业、媒体等通力合作,加强全谷物食品科普宣传,引领全谷物消费新理念;同时,加强全谷物食品的研究与推广(工艺技术、营养成分、健康作用、产品标准、市场消费等)。多管齐下,共同助推我国全谷物产业的发展。
(注:燕谷坊自主研发的双涡流研碾创新工艺让裸燕麦破壳成米,保留燕麦麸皮和胚芽,解决了燕麦粒口感粗糙、难煮难以消化的问题,堪称全谷物产品的典范。燕谷坊全谷物燕麦胚芽米食用方便可煮粥吃也可煲饭吃,煮粥汤色奶白、麦香怡人、口感滑爽,与留胚米一起煲饭口感香醇,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全谷物食材。)
(以上内容跟据2016年燕谷坊和各大医院营养科专家们解读全谷物临床营养现场讲话整理而来,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