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均寿命只有三十来岁的主要原因是战乱。每个朝代都是从战争兴起,中间又有内乱后期又是战争结朿。此外还有五百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一百多年的三国战乱时代、三百多年的东晋后十六国南北朝战乱、五代十六国战乱一百多年、三百多年的宋西夏辽金元等王朝间的战乱、清末的外国入侵、民国几十年间的内战…。还有医疗落后造成的婴儿死亡率高、瘟疫流行、地震、水旱饥荒大災…等,中国三千多年的文字文化历史中,真正的太平时代怕不足一半吧。这样下来历史时代中虽也有部份富人的养生延寿,以及一百两百岁的大寿星问世,但大量死亡的却是青壮年、婴幼儿,这社会平均寿命还能高得了么!
现在我们更庆幸在党领导下,祖国这几十年的和平环境与安居乐业,人口和平均寿命都在不断增长而感到无比幸福!
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哪些主要的养生思想?
属于中国传统的养生运动,它不同于现在的某些以展示人体极限能力为目的的竞技体育项目。竞技必须竭尽全力,因而在运动中难免会受到损伤。因此,竞技体育与养生锻炼并不 相同。中国传统的养生原则,讲究“闲心”(精神要悠闲)、“劳形”(形体要运动)。导引正是为“闲心” “劳形”而设。就“劳形”而言,又必须“常欲小劳,但莫大疲”, 也就是说要轻微运动,不要精疲力竭。在这一点上,导引锻炼与印度瑜伽等锻炼方法有一定的 相似之处,两者都是通过缓慢平静的动作,使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关节得到充分锻炼。高明的瑜伽师,其肢体柔软如婴儿,这完全符合中国古代老子的养生思想,“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可见,柔软意味着生命力旺盛,僵硬意味着机体 趋向老化。人体衰老的先兆之一就是关节僵直、活动欠佳,甚至步履蹒跚、老态龙钟。因此, 中国的导引、印度的瑜伽,都是为柔筋软体而设,并不追求肌肉发达,力量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