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玉泉”?即是口腔唾液腺所分泌的液体。中医学认为,常食“玉
泉”,能洁齿牙,明耳目,益颜色,强身健体,祛病延年。
食“玉泉”法历史记载与实践价值
早在汉代,食“玉泉”法就被一些养生者所推崇。据《后汉书•方术列
传》记载,东汉时王真“年且百岁,视之面有光泽,似未五十者。
”在《汉武帝内
传》记载:“王真,字淑经,上党人。习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真行之,
断谷二百余日,肉色完美,力并胜人。”
《千金要方》中记载了三国时曹操向皇甫隆请教养生术的故事。曹操问
曰:“卿年出百岁而体力不衰,耳目聪明,颜色和悦,此盛事也。
所服食施行
导引可得闻乎? ”皇甫隆答曰:“尝闻道人蒯京已年一百七十八而甚丁壮。言
人当朝朝服食玉泉。使人丁壮,有颜色,去三虫而坚齿。……朝旦未起,早
漱津,令满口乃吞之,琢齿二十七遍。此者乃名炼津。”这个故事说明早晨未
起时漱炼津液,有洁齿、坚齿的作用。
古医籍记载服食“玉泉”的方法较多。梁代陶弘景《养性延命录》言:“每
旦初起,……漱玉泉三咽,缩鼻闭气。……令人延年不老。”隋代巢元方说:
“朝未起,常咽津”,能“补益虚劳,令人强壮”。唐代的孙思邈说:“每食讫,以
手摩腹数百遍,叩齿三十六,津令满口,”如此则津液流通,“食易消,大益人,
常咽津“非只治病,决定延年。
”
宋代诗人苏东坡把咽津与叩齿、闭息、内视、按摩等功法融为一体,提出了一套很有实用价
值的养生法。其功法是:“每夜于子(时)后,披衣起,面东若南盘坐,叩齿三十六通,握固,闭息,内视五脏:肺白、肝青、脾黄、心赤、肾黑。次想心为炎火,
光明洞澈,下入丹田中,待腹满气极,即徐出气,出入均调,即以舌接唇齿内外。
漱炼精津液,未得咽……如此者三。津液满口,即低头咽下,以气送入丹田。须用
意精猛,令津与气,谷谷然有声,径入丹田
……三咽津乃止。”他还指出,这种方法不必拘泥于子夜,白天无事时,“亦可时时闭目内视,漱炼津液咽之。”
现代医学对“玉泉”的认识
唾液是一种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低渗液体,除水分外,含有钾、钠、钙、硫氰酸盐、氯、氨、黏液蛋白,唾液淀粉酶和溶菌酶等成分。
日本东京大学药学科的伊藤罔部发现唾液腺不仅是外分泌腺,同时也是内分泌腺,并认为唾
液腺能分泌长寿因子。研究者从牛的唾液腺抽出液里分离出一种名为“布洛津”激素(又称作唾液荷尔蒙),把这种物质注射到幼鼠体内有促进幼鼠发育的作用。当
研究进入人体后又发现,唾液腺激素有促进伤口愈合的功能,还对多种老年病有治疗效果。
由于它能促进人体的间叶组织生长,所以对由于间叶组织衰退引起的衰老
疾病,如关节软骨萎缩、老年性驼背、皮肤和容貌的衰老变化,以及老年性骨关节僵硬等有治疗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