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推荐养生

哪个部位的羊肉适合火锅?怎样最好吃?

2023年06月03日 10:53:181

哪个部位的羊肉适合火锅?怎样最好吃?

铜锅耐高温,非常适合当火锅锅具。老北京涮羊肉的铜锅头大底小,体高膛大,分为三部分,上部为通心烟囱,中部为盆状锅体,下部为炉式支架,使用时先向锅内加入底汤,然后把燃红的木炭加入炭炉之中进行加热,食用的时候可以随时添加底汤。

以前吃炭锅涮羊肉的时候还可以把羊肉片贴到铜壁上烤出油花来,这样的火锅汤里羊肉味都非常浓香。不过现在讲究环保,很多地方用电磁炉替代了炭火,老式铜火锅也进行了改良,在底部基座里加满水,用电磁炉加热,然后靠水导热将锅烧开,这样既做到了环保,又维持了铜锅的外形,让现代人有种吃到了传统地道老北京铜火锅的感觉。

和潮汕有名的牛肉火锅一样,老北京涮羊肉用的羊肉也很讲究。羊肉一般选择内蒙古的羊,草原羊一涮就熟,久涮不老。要手切,切的时候要剔下筋膜,肥瘦均匀,讲究纹理清晰、整整齐齐、自然舒展、红艳美观。铺在青花盘子里透过肉片可以看到盘子的花纹,盘子必须干,不能出水,要立盘不散,翻盘不掉。涮肉不可有浮沫,越涮汤越清。能达到上述要求的羊肉才是上品。

老北京涮羊肉一般涮八个部位,分别是羊上脑、羊三叉、羊里脊、羊磨裆、一头沉、黄瓜条、羊腱子、羊筋肉。

羊上脑:位于脖颈后,脊骨两侧,肋条前,因接近头部故称“上脑”,肉质中脂肪交杂均匀,分布似大理石花斑,质地较嫩。

羊三叉:羊腿部的肉,整块肉形成一个“Y”字形,所以称为三叉,分为大三叉和小三叉。大三叉是羊后腿部分,肥而不腻,十分嫩滑,入口即化;小三叉是羊前腿的部位,肉质相对瘦一些,涮的时候不用等到完全变色,口感会更鲜嫩。

羊里脊:羊脊椎的两侧,紧靠脊骨后侧的小长条肉,纤维细长,这个部位肉质较瘦,口感嫩,不适合久涮。

羊磨裆:臀尖肉,质地松软,偏瘦,筋肉相连。因为靠羊尾的部分,所以最鲜也最易膻。

一头沉:羊大腿外侧的一块肉,和大三叉相比,一头沉瘦肉占比更高,肉质更嫩。

黄瓜条:长在羊大腿和臀部,呈条状包裹着股骨,一片肉两种颜色,一只羊身上就两条,肉色淡红,一条条的,口感非常嫩。

羊腱子:腱子肉是大腿上的肌肉,纯瘦肉,肉质很弹牙,肉中夹筋,很有嚼劲。

羊筋肉:剔除了肋骨的腰窝肉,口感脆香。

爱吃瘦的,可以点里脊、黄瓜条、磨裆;爱吃肥的,可以点上脑、三叉、一头沉;爱吃带筋的、脆爽的,可以点腱子、羊筋肉。

老北京涮羊肉的汤底讲究“清水一盏,葱姜二三”,有的还会添加一些能提鲜但又没有异味的食材,比如虾、桂圆、枸杞、百合等。涮的时候先下一块羊油提个香,然后再涮肉。

麻酱蘸料是涮羊肉的灵魂涮羊肉要想好吃,光羊肉好是不够的,毕竟是清汤,这时候就需要一碗美味的蘸料,而能和涮羊肉相得益彰的蘸料就是麻酱了。麻酱配上涮羊肉,既不会掩盖羊肉的肉香,又能盖住羊膻味,芝麻的香气与羊肉的肉香混合,味醇而美,冷的酱料又能瞬间给热烫的羊肉降温,让它适合入口。麻酱是北方火锅最常见的蘸料,也是涮羊肉最重要的蘸料。

老北京涮羊肉的麻酱一般是花生酱和芝麻酱调和的,比例差不多2:8,讲究一点的老店澥麻酱的水都是用甘草、香叶、党参等熬煮的。家庭中我们一般就用清水澥,一点点加水到澥开,然后加入韭花酱、豆腐乳、蚝油、虾油、芝麻等,搅匀就可以了。涮肉我们一般只蘸到肉的三分之一就够了,咸淡适宜,搭配得当。

火锅的种类有哪些

我公司拥有数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且积累了丰富的手工制作的经验,生产出的铜火锅产品品种繁多、规格齐全、选材各异、工艺精良,还可根据客户的需求承揽定做各类铜制品铜火锅的加工业务。

火锅的缘起其来已久,种类更是多变化。酌一口小酒,说一说火锅的n种类别,也让我们大家吃得轻松自在些。

一般最为常见的火锅,大概可分为:

一、涮羊肉:顾名思义就是以羊肉为主,一般来说使用传统的炭火铜锅最具风味,涮羊肉的蘸料配方较为特殊,更讲究切肉的功夫,这类火锅北方人食用较多。

二、酸菜白肉锅:通常以猪的五花肉和自渍的酸白菜为主,蘸料和涮羊肉一样。真正东北的酸菜白肉锅还应加上血肠,在东北的冬天,是没有人能缺了它的。

三、牛肉丸子锅:是以传统的炭火铜锅为主,红绕牛、羊肉与牛肉丸子为主要内容,且不使用猪肉。由于清真回民信教的关系,所以牛肉丸子锅里绝对没有猪肉,而且无任何蘸料,北方回民食用的多。

四、麻辣锅、鸳鸯锅:四川人发明的麻辣锅,原为毛肚火锅,以涮毛肚为主,极辣与极麻,后来传到别的地区,并不以毛肚为主,各式材料皆可入锅,称之为麻辣锅。而“鸳鸯锅”的出现则是给许多不吃辣的人的多重选择。在四川,传统用的锅子是生铁锅,在桌子中间,无论多少人吃过,汤都不换(这已是“曾经”),只加汤,蘸料是简单的麻油,因为锅底的口味实在是太重了。

凉水漱口,帕子擦汗!麻辣锅的特点就是:辣到您嘴麻,辣到您汗流浃背,让您直呼过瘾。

五、粤式打边炉:广东人重汤头,因此粤式的打边炉自然也以好的高汤为底,加上各式海鲜、山珍入味,蘸料则以沙茶酱为主。各式砂锅、煲仔,则以豆腐乳与生抽?广东说法:酱油?为蘸料。在潮州汕头一带,以各式丸子为火锅,尤其是牛肉丸子,极有咬劲、风味特殊。

六、冈山羊肉炉:以带皮的羊肉为主,配上中药材,蘸料以辣豆瓣酱或豆腐乳为主,道地的台湾风味,香肉炉也可用同样的做法。

七、台式海鲜炉、姜母鸭、烧酒鸡:道地台湾风味,以海鲜、鸭、鸡加上各式调味方式,主题表现明显且各具风味。

八、砂锅类:砂锅鱼头最具代表性,还有什锦砂锅、砂锅豆腐等都有不错的风味。

九、药膳火锅:以中药材为补,可用排骨、鸡肉为主体,蘸料简单,较强调中药材的滋补效果。

十、臭豆腐锅:以臭豆腐为主题,是逐臭一族最喜欢的。

十一、素食锅:以各式蔬菜、蕈类、豆制品为主,通常以黄豆芽与笋为高汤底,是吃素的专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