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不吃晚饭达不到养生治病的效果 近日,网络上流传着一种“饿治百病”的说法,撼动了很多人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为了“养生”,不少人硬是忍着饥饿不吃晚饭。那么,不吃晚饭真能养生治百病吗? 说法一:古人提倡“过午不食”。 专家分析:“过午不食”更多是从修行的角度来说,作为养生方式应该因人而异,不可盲目照搬。养生专家说:“一日三餐久经考验,符合人体规律,不可随意打乱。” 说法二:晚饭吃进太多,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 专家分析:如果不吃晚饭的初衷是减少肠胃负担,减少热能堆积,似乎还有些科学性。不过若能做到恰当的饮食、合理地运动,即使吃晚饭,也不会堆积脂肪。因此,大家没必要太走极端。 说法三:饥饿可促使吞噬细胞清理体内垃圾。 专家分析:“这个说法不太科学。”营养专家指出,人体饥饿时,细胞也处于一种萎缩状态,没有能力去吞噬有害细胞,反而会受到损害。此外,不吃晚饭容易诱发低血糖,导致器官营养供给不够,人体抵抗力也会随之下降。 说法四:饥饿状态下才能分泌大量消化液。 专家分析:营养专家说:“这个说法实在离谱。”进食才会刺激消化腺分泌大量消化液,人体在饥饿状态下,器官分泌消化液的功能相对处于“封闭”状态。从口腔来讲,咀嚼食物时才会大量释放唾液;食道也会随之释放一些黏液,有助于食物顺利进入胃中;胃开始加快蠕动,产生消化酶;接下来,十二指肠会刺激胆囊释放胆汁,帮助分解食物中的脂肪。不吃晚饭胃酸会伤害胃黏膜,对养胃不利。 相比不吃晚饭来说,吃对晚饭更有助健康。营养专家建议,最好在下午5时至7时吃晚餐,并尽量保持规律;晚饭要吃得清淡些,可以适当吃些肌纤维短、好消化的瘦肉或蛋类;多吃些蔬菜和粗粮。 李迪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人怎样才能做到合理饮食?
要做到合理饮食应从以下几方面多加注意;
1、定时定量进食:胃酸分泌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一日三餐时的分泌高峰,常食零食,使胃工作紊乱,破坏了胃酸分泌的正常节律,久之可导致胃病,因此,日常饮食应一日三餐,不可过多进食零食。每餐的进食量应适度,过饥或过饭,或饥,饱不均饮食,使胃正常运转失常而致消化不良,因此,应养成定时,定时时饮食的良好卫生习惯。
2、进食温度适宜:饮食的温度以“不烫不凉”为度,即一般保持在40-50摄氏度为宜,过冷饮食,使胃粘膜血客收缩,胃粘膜血流量减少,影响胃的功能,同时过冷饮食还能刺激胃蠕动增强,甚至产生胃痉挛。过热饮食,能烫伤胃粘膜,使胃粘膜保护作用降低,还能使胃粘膜血管扩张,可导致胃粘膜出血。
3、细嚼慢咽:少食粗糙,过硬食物,对食物充分咀嚼,使食物尽可能碎烂,可减轻胃的工作负担,咀嚼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唾液具有消化食物及杀灭细菌等作用,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因此,进食宜细嚼慢咽,不可囫囵吞枣。
4、食物结构合理:动物性食品,油腻食物不宜消化过多食用加重胃肠负担,影响食欲,过细米面食物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及食物纤维素大量损失,长期食用必将造成机体营养不良,导致机体各种功能下降。因此,应荤、素食搭配,粗、细粮搭配,既满足人体正常营养需要,又不加重胃肠负担。
5、心情舒畅:人的情绪与胃酸分泌及胃的消化作用密切相关,情绪低落时,即使美味佳肴,也会味同嚼蜡。因此,进食时要保持精神放松,心情愉快。
6、精神集中:食物的消化,吸收,需充足的的血液供应胃肠道。若一边进食,一边思考问题,或一边进食,一边看书,看电视,大量的血液要供应脑部工作,直接影响胃肠道的血液供应,长此以往,势必影响胃的功能,导致胃病发生。因此,进食时要专心致志,不可一心二用。
7、避免辛辣:经常大量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使胃粘膜受刺激,长期处于充血状态,可引发慢性胃炎,因此,应避免长期,大量食用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
8、戒烟:吸烟可使胃部血客收缩,减少胃部血液供应,同时抑制胃粘液的分泌,加重胃粘膜损害,吸烟可使幽门关闭不全,引起碱性胆汁反流入胃,破坏胃粘膜屏障,使胃粘膜防御功能降低而诱发胃病,因此,应当戒烟。
9、节制饮酒:一方面,适量饮用低度酒,能增加胃部血客的血流量,另一方面,长期或一次大量饮用烈性酒,能直接破坏胃粘膜屏障,引起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出血,因此,可适量饮用水米酒,啤酒,葡萄酒等低度酒,禁止大量饮白酒或酗酒。
10、饮水择时:饭前,饭后大量饮水,可冲淡胃液,稀释胃酸,使胃的化学性消化作用及胃酸的杀灭细菌作用大力降低。因此,应避免饭前,饭后大量饮水。
11、合理运动:进食后,胃有节律性的蠕动,使食物在胃内与胃液充分混合,研磨成食糜,并逐渐排空。饭后立即进行剧烈活动,直接影响胃肠的血液供应,导致消化不良,因此,进食后应停半——一小时再行活动。
12、讲究卫生:注意饮食卫生,把住病从口关。做到便后,饭前洗手。生吃瓜果要冲洗干净。避免食物污染上致病细菌。不食变质,霉变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