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很多糖尿病人经常遇到的事,特别是初发糖尿病患者刚刚开始治疗时,由于采取了饮食、运动及药物等治疗措施,对长期高血糖进行控制时更容易发生,可能的原因有:
血糖下降过快 大多糖尿病人对自己血糖的高低非常关注,总是希望能快速降下来。实际上人体对长期高血糖会有一定的适应性,如果血糖下降的过快,就会引起身体产生一系列不适症状,包括饥饿感的出现,所以糖尿病有开始降血糖治疗时不应追求降糖速度,要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一般在3个月内把血糖降至目标范围即可,可以有效避免饥饿感的出现。
胃肠不适应 糖尿病人在治疗前食量较大,胃被食物填充较满从而产生饱腹感,当开始饮食控制时,食量减少特别是主食量减少较多,原本已经适应容纳较多食物的胃不能适应较少食物的填充,反射性的产生饥饿感。此时可采取少食多餐或是增加蔬菜等含糖少的食物,尽可能保持胃的填充感而减少这种不适。
低血糖发生 糖尿病人对低血糖非常敏感,正常人血糖低于3.9mmol/L时才会出现低血糖反应,但糖尿病患者可能血糖低于4.5mmol/L时就可能发生低血糖的症状,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比如并发症发生情况、年龄因素等制定适合自己的降糖目标,不可强求把血糖降的过低。
药物不合适 糖尿病人病情不同,血糖水平也有差异,而各种降糖药起作用的机制不同,比如有主患者空腹血糖升高的程度比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要大,而有些人则正相反,使用的降糖药也应当不同,所以如果患者频频出现血糖不稳定而因低血糖引起饥饿感时,应及时请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生活不规律 人体有自己的生物节律,比如晚11点前入睡是基本需求,如果长期不能按时睡眠,就可能打破这种正常的生理节律,到点还不睡必然会增加机体的能量需求,身体就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需要通过进食来满足需求。
综上所述,当糖尿病人晚上总是感觉饥饿时,应当找找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也可以采取一些对血糖影响不是很大的措施来缓解这种饥饿感:
吃一些含糖少的蔬菜,比如西红柿、萝卜、黄瓜等
吃一些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无糖酸奶、豆腐干、牛内等
吃一些坚果类食物,坚果类食物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不会升高血脂却可以增强饱腹感,比如一把瓜子、花生、开心果等。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首先要明确的:睡前的这段时间是没有必要特地加餐的。如果不是觉得肚子饿,平日的饮食也都比较规律的,那么最好还是坚持均衡饮食。但是,有些糖友在睡前会觉得「肚子饿,睡不着,好想吃」,那么也是可以吃些点心的,建议测个血糖。
说到我们常见的选择,大家会想到饼干、面包、水果、牛奶等,五花八门的零食,我们该吃哪些呢?
首先,碳水化合物是对血糖影响最大的营养素,是我们餐后血糖平稳最大的敌人。
其次,在睡前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吃东西,极有可能会影响第二天空腹的血糖,进而影响整天的血糖。
所以,我们在睡前即使再饿也要保留最后的底线,不能吃太多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例如,总不能在睡前再吃碗泡饭吧。
如果非要给这份睡前的小零食定个底线,那么最好不要超过 15 克的碳水化合物。这个分量对于第二天空腹的血糖不会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