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天天是三餐,小编要搞清楚是西方学习中国人,而不是中国人学习西方人!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小编是颠倒黑白,故意诱导说中华文明不如西方文明。
民以食为天,食在日常生活中占的比重最大。一生的奋斗为的就是美好的生活。
社会发展到如今,己经不是一日三餐这么简单了。一日多歺,少吃吃好,健康饮食才是今天的生活。
食物的搭配也不单纯主食+菜,舌尖下的美食,如雨后春笋推陈出新。
晚上丰富的夜生活,增添了无比的热情。今天的我们,用自已生活的方式改变自已。
所以说一日三餐并不是西方人专用的生活模式。
古代从一日两餐,演化到一日三餐,是古代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所产生的结果。
远古时代生产力的落后,劳动工具差,粮食产量低。一天二餐还难以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形成了一天吃两餐的惯例。
如今我们走向了小康生活,社会物产更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食材,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着幸福。
当然一日三餐,有规律的生活,更有利于健康……。
怎么吃喝健康?
你不吃不喝就健康了。
怎么吃喝健康?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饮食要学会少吃多餐,以绿色食品、蔬菜、瓜果为主,不要大鱼大肉;暴饮暴食。
现在这生活水平提高了,都奔向小康生活,可忽略了养生之道[祈祷]
生活要学会劳逸结合,心情学会自我调节,身心健康了,身体也不会差[比心]
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健康的基础。平日饮食用餐应怎样安排比较好?
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健康的基础,国家出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适用于6岁以上的一般人群(身体健康人群),为我们日常饮食提出了指导方案。那该如何安排一日三餐才合理呢?
一、遵循10条总原则
1.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5.减少烹油用量,吃清淡少盐食物。
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9.如饮酒应限量。
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二、在原则的基础上量化每日食物
上面所说的原则看起来比较抽象,“多吃”“少吃”到底是多少,需要进一步量化,大家才有个概念。可以结合以下几个方法。
1.膳食宝塔结构图。该图将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重量,供人们参照。
请见下图:
结构共分为五层,将我们日常的食物归类并量化,反映出各类食物在饮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例。同时强调了水和身体运动的重要性。
同类的食物可以进行互换,只要总数量控制在这个范围就行。
2. 7个不同的能量水平表
在膳食宝塔的建议基础上,还要考虑不同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不同的体力强度大家需要的能量也不同,一般分为7个能量等级水平。
能量的产能食物主要在于粮谷类(即我们所说的主食)和肉类、所以,可以在这两大类进行增减。比如,能量需求低的就少点主食,能量高的多点主食。这些可以自主调节。
一般来说,当一个人的食欲满足时,其对能量的需要也会得到满足。但当于人们现在的脂肪摄入多而身体活动少时,能量摄入就超过了实际需要,正常的情况下就会转为脂及。所以,对于正常人,体重是判定能量平衡的最好指标。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体重情况来调整食物的摄入量。
关于如何知道自己需要多少能量,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公式供参考,如下:
每日所须基础能量=655.096+9.563×(W)+1.85×(H)-4.676×(A)
W:体重,公斤为单位
H:身高,公分为单位
A:年龄,岁为单位
这是维持每天的基础代谢所需的能量,另外还要考虑到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的忙碌程度和运动量高低来做适当的调整。
3. 一日三餐合理分配比例。
一日三餐的用量分配也有讲究,同时定时定量。
早餐占一天总量的25%-30%;时间安排在6:30-8:30。
午餐占一天总量的30%-40%;时间安排在11:30-13:30。
晚餐占一天总量的30%-40%;时间安排在18:00-20:00为宜。
天天吃早餐,午餐要吃好,晚餐要适量。不暴饮暴食。
零食可以合理选用,但要计算在全天能量之内。
希望以上对各位心中有困惑的人有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