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养生知识

与医生沟通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正确的咨询?

2022年08月03日 20:08:5125

首先国内的环境决定了每位医生接诊患者的时间比较短,甚至接诊一位患者的时候另外一位患者就着急进来或者在门口催促了,这就要求医生在短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以我自身为例,希望患者准备好以前就诊的所有材料,至少手机里有个电子版吧,简明扼要的诉说病史,而不是总是问些题外话,比如我家属有事来不了怎么办?这个手术必须有家属在,我真的解决不了[捂脸][捂脸]

和医生的沟通不用太过于复杂。医生本心都希望能治好病人,能让病人赶快好起来。

坦诚,是沟通的前提和基础。很多人有时候会隐瞒病情,让医生猜测有什么病,这种做法特别不可取,坦诚把自己的病情告诉医生,不要有所隐瞒。

有疑问及时提出来,对医生的解答和治疗方案有疑问的及时提出来,说出自己的疑问,相互配合才能更好的治病。

看医生时怎样才能与其髙效沟通?

先假定医生是一位遵守职业素养的医生。首先,病人避免先入为主地对自己的病定性,应该实事求是地将症状如实告诉医生,让医生对疾病做出判断。其次,应该充分相信医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配合医生与疾病做斗争。

病人花了很大精力和财力挂了特需,面对医生好像不愿意多交流咋办?

特需门诊,其实也就是VIP门诊。对于这种门诊,患者是抱有很大期望的,而医生其实也知道这类门诊的责任和要求。

但为什么还有患者,会感觉到医生做的不尽职呢?

有的医生确实责任心底下、情商值不高,在态度、技巧、沟通艺术方面做得还不够好,除了治病的技术外,其他素养一概不行。虽然你要的是特需门诊,但根本的目的还是治病,而你这疾病要么不严重、不疑难,要么医生水平太高了,一叶而知秋,两三句话就知道你的疾病情况了。特需只是医院的要求,只是为了人贵和银贵的需要,而在治病方面和普通门诊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医生根本就不在乎这种就医形式,不会重视你的感受。作为特需病人,你或许有VIP的感觉,觉得自己很重要,但这远没有治病的技术重要,在其他消费场所具有的VIP良好感觉在诊室是不应该有的。疾病是复杂的,治疗疾病也是很耗神的,是需要运用很大脑力的 ,这种技能不是谁能短时轻松就拥有的,在这种技术面前要有起码的敬意。不管医院制度咋规定,不管医师法咋要求,最终看的还是医生与病人两者之间的直接接触、交流。医生首先要和蔼、主动,但病人也要有求助、尊重医生的态度。生活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很多都是由于交流学问的缺少造成的,和什么样的对象交往就应有什么样的技巧。看病,对于医生来说主要是技术,对于患者来说是有个技巧。在面对医生时,医生主动、热情最好,若他不这样,你自己应有个交流的好办法,让他能对自己用心些。因为,你不这样,其实也没别的办法,干落个生气。其实,不管什么工作,人与人的交往都是挺难的。要想达到自己的要求,不要光指望医生的沟通技术,最能指望上的应是自己的沟通技术。但愿阴平见阳秘,没有邪气生。

当大夫的你们有哪些跟患者交流的技巧?

当我们说一个医生很厉害的时候,经常说他是外科“第一把刀”,就是能做高难度手术的人。

实际上,回归医学本质,疗愈患者的不仅仅是手术刀,还有语言,也就是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能力。

医患之间的沟通,并非可有可无的辅助措施,而经常是治病的核心。

行医的真谛是什么?很多人往往会引用一百多年前特鲁多医生的话来诠释,“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临床医学技术的进步确实日新月异,但患者所能获得的医疗服务与期望值之间仍有巨大的差距,这就需要沟通交流去弥补。对医生来说,掌握与患者良好沟通的技能,具有挑战性,需要经过特殊的训练并能对沟通效果持续的关注。

在患者眼里,什么样的医生具备良好沟通能力呢?

1.热情而富有同情心

2.平易近人,而不是拒人千里之外

3.交谈时能先自我介绍

4. 看上去很自信

5. 能倾听患者诉说并能对患者的语言暗示有所反应

6.问患者的问题容易懂并且具体

7.不重复提问

良好的沟通能力非常重要,它能帮医生

1. 做出准确、全面的诊断。收集信息准确充分,甚至有些疑难杂症从患者的诉说中就有了诊断。

2. 缓解患者的焦虑,稳定期情绪、

3.更容易接受接受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做一个好医生,先从学会交流沟通做起,这也能帮你职业生涯减少医疗纠纷呢。

答主:自媒体@急诊夜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