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乙肝病人在一起,除非是性伴侣的关系,否则不会通过普通的生活接触而被传染,且完全也有办法避免被传染的,不用担心。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血源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生活、血液和母婴传播。这些传播途径所要具备的条件是,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和体液,通过皮肤、黏膜的破损进入血液而感染。
所以,和乙肝病人在一起,如果自己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也同时没有乙肝表面抗体,在有发生无保护措施的性器官直接接触和摩擦的情况下,是有被感染的可能的,行为次数越多感染的风险越大。
此外,当健康人的新鲜伤口暴露在乙肝病人的血液和体液环境中,比如两个人同时手上伤口有直接接触、挤压和摩擦,或者乙肝病人的血液通过输血和共用注射针头等方式,也是可以传播乙肝病毒的。
通过以上的乙肝病毒传播途径,我们可以知道,要想不被乙肝病毒传染给自己。第一点是,自己要有乙肝表面抗体。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且达到一定的滴度,说明具有针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力,可以针对可能进入体内的病毒进行杀灭和中和,从而避免感染乙肝。
注射乙肝疫苗,就能够通过模拟乙肝病毒感染的过程获得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注射乙肝疫苗的科学灵感,来自于有一部分感染乙肝病毒的人,被发现感染乙肝病毒厚,哈哈在6个月内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同时还能产生乙肝表面抗体。
科学家于是从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液中提取出含有乙肝表面抗原的血液,并将病毒灭活,再注射进进健康人体内,发现同样能够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这是最早期的血源性疫苗。这种疫苗由于人们害怕有感染其他血源性疾病的风险,后来进一步改进为基因重组疫苗。
从传播途径上来看,预防乙肝的其他重要措施,包括避免无保护措施的性器官直接接触,以及避免自己的伤口被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和体液所污染。所以,当自己有伤口的时候,要注意清洗、消毒,并用无菌纱布覆盖,以隔绝与不明液体的接触。
欢迎评论、私信、点赞、转发!
想了解更多有趣而温暖的肝病医学知识,请关注@龙大夫的肝病课堂!
乙肝病毒是一种会损害肝细胞的病毒,它会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虽然乙肝的大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它究竟是怎么传播的,该如何预防,还有很多对此有误解,今天,“问上医”就跟大家详细讲讲。
乙肝是如何传染的?乙肝病毒主要通过体液传播,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三个途径。
(1)母婴传播:不管是妊娠期间还是分娩后母乳喂养,婴儿都可能发生感染。不过分娩时最容受病毒感染,是因为胎盘从母体剥离,母亲血液中的病毒会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婴儿体内,发生感染。
(2)血液传播:一些可能损伤皮肤或黏膜的行为,如共用剃须刀、牙刷,或是使用了被乙肝病毒污染了的针具(如针灸针、穿耳针、纹身针)就可能引起感染。此外,吸毒者共用针具、输注了带有病毒的血液或是移植了带毒器官也会引起感染。
(3)无保护的性行为会感染病毒。
除此之外,日常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因为只有肝脏细胞上有乙肝的受体,人体的口腔、食道、肠胃细胞都没有乙肝受体,所以,哪怕吃进去乙肝病毒也不会进入肝脏。也就是说,跟乙肝患者一起吃饭是不会被传染的。
如果你还是担心,可参考下面的表格:
乙肝完全可以预防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这样可以尽早的使人体产生抵御乙肝病毒的能力。同时,感染乙肝的可能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已经接受过乙肝疫苗的成年人,完全不必担心在生活中感染乙肝。
至于之前打过疫苗,现在需不需要补种,最好的方法是先去医院抽血检查乙肝抗体。如果各项抗体呈阴性,可考虑接种。
以上内容由“问上医”为您编辑整理,想了解更多健康知识,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