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不赞成这种做法,但目前的医疗环境,和大众的观念还不允许这样做。从道理上讲,一个人得了肿瘤,如何接受治疗,配合治疗,关键在于患者。如果患者本人能正视肿瘤,改变自己不良习惯,直接面对抗肿瘤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也许治疗效果会更好!从李开复面对淋巴瘤治疗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到患者本人参与到肿瘤治疗有多么重要
“快乐的小大夫”为您解答。欢喜关注
一般在国外患者是必须知道自己的病情的,因为这是他应有 的权利,但是这种情况在我国却行不通。
为什么是这样的?
这和我国的历史文化还有国情,甚至还有经济有关。
我国一般把家庭看做一个社会单位,这是我国的古代以家族作为单位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形成以家庭为最小社会单位。每个人都是家庭一员,一个人有事,就是家庭的事情。
而国外就算有家庭也尊重每个人的个性,一般最小单位还是个人。
现在临床上患者有病或者手术的时候,医生往往是和直系亲属交代病情和签字的,但是前提是患者事先要有授权委托书的,要把他的权利委托给那个亲人,并不是任何一个亲人都有权利签字的。
这种情况大多数患者是把权力交给最直接和信任的亲人的,如果患者清醒,有行为能力,没有授权的时候,还是要让患者本人签字和知道病情的。
但是我国基本都是授权给亲人的,主要是相信亲人,因为大家都知道亲人无论怎么做都是对自己好,根本就不会害自己的。
同时由于我国死亡教育 的缺失,患者往往知道自己病情,特别是不好的情况下,精神上打击会很大,亲人往往不想让患者压力太大,影响治疗和生活质量,就不告诉患者本人了。
但也不是绝对的,和亲人患者的选择有关,并且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告诉患者本人了。
我是支持告诉患者本人的,因为谁都是有权利安排自己的生活的,可能你的选择并不一定和患者本人一样,特别是当他知道自己病情或者剩下的时日不多的时候,他可能选择不同治疗方式,或者去完成自己的心愿。
“快乐的小大夫”每天为您推送健康医学知识,分享病例,不要忘记点击右上角关注呦!
作为住院医师,首诊时如何与住院患者进行沟通?
首先应该是相互的介绍吧,然后就是详细的问询病史咯,这个针对不同层次,年纪,性别的患者会有不同的交流方式。完善病历以后,需要询问一下患者的要求,合理要求尽量满足,这是医患评价中除去治疗效果外的重要因素了。
医生的治疗方案可以不和病人或病人家属沟通吗?
除非是非常紧急的情况,不然医生都会和病人以及病人家属沟通的,少数时候考虑病人的情绪和承受能力不与患者沟通。
这是大夫的权利,当需要沟通时,会找你谈 并听去你的意见的。上医院看病,首先是相信大夫。然后就是配合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