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日常养生

苏东坡养生四绝是什么?

2022年07月04日 18:08:3039编辑

有一次,苏东坡的好友张鹗,向他请教养生之道。苏东坡大笔一挥,写了养生四绝: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无事以当贵”
也就是说人不要把功名、利禄和荣辱得失,看的太重,如果能在情志上任性逍遥,随遇而安,无事以求,比大富大贵更能使人延年益寿。
“早寝以当富”
对老年人来说,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特别是早睡早起,以求获得任何财富更加富贵。
“安步以当车”
是说人不要太讲求安逸,应多步行,少骑马乘车,多运动就可以强健肢体,通畅气血。
“晚食以当肉”
主要说,人应该用已饥方食、未饱先止,从而达到对美味佳肴不会贪吃无厌。东坡的养生之道也启示我们,养生首要是陶冶心性、情操,其次要有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多运动,吃饭七分饱,不挑食,这样自然能延年益寿。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美食家,他最推崇的美食是哪一款?

拼死吃河豚

河豚是人间美味,但身含巨毒,处理不好,食者就会中毒身亡。但它的味道实在太过鲜美,以致于古往今来的老饕们冒着死的风险也要一尝,当然大美食家苏东坡也不例外。

据说东坡居常州,颇嗜河豚,而士大夫家精于烹是鱼者,辄招东坡享之。妇孺倾室聚于屏后,欲闻一语品题。东坡下箸大嚼久之,寂如喑者。主人黯然,屏后集者失望相顾。东坡忽投箸大声叹曰:“值得一死!”于是合舍大悦。

上面这一则故事收录于宋人孙奕所撰的《履斋示儿编》一书中,这也是拼死吃河豚“一说的由来。

苏轼最推崇的美食当然是东坡肉了。

东坡肉相传为北宋词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所创制,最早发源地是四川眉山。原型是徐州回赠肉, 为徐州“东坡四珍”之一。

相传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黄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带决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围困徐州,水位竟高达二丈八尺。苏轼以身卒之,亲荷畚插,率领禁军武卫营,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全城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他们为感谢这位领导有方,与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他为“回赠肉”。此后,“回赠肉”就在徐州一带流传,并成徐州传统名菜。这在《徐州文史资料》、《徐州风物志》、《徐州古今名馔》中都有记述。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一日,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他自己开荒种地,便把此地号称“东坡居士”。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在黄州期间,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苏轼在徐州及黄州时烹制的红烧肉,只是在当地有影响,在全国并没有多大名气。真正叫得响并闻名全国的红烧肉,是苏轼第二次在杭州时的“东坡肉”。

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一月三日,苏轼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大片被淹。由于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闻名全国做法一食材猪五花肋肉1500克、葱100克、白糖100克、绍酒250克、姜块(拍松)50克、酱油150克。步骤

1.将猪五花肋肉刮洗干净,切成10块正方形的肉块,放在沸水锅内煮5分钟取出洗净。2.取大砂锅一只,用竹箅子垫底,先铺上葱,放入姜块,再将猪肉皮面朝下整齐地排在上面,加入白糖、酱油、绍酒,最后加入葱结,盖上锅盖,用桃化纸围封砂锅边缝,置旺火上,烧开后加盖密封,用微火焖酥后,将近砂锅端离火口,撇去油,将肉皮面朝上装入特制的小陶罐中,加盖置于蒸笼内,用旺火蒸30分钟至肉酥透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