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的血管从解剖出来看肯定是分为动脉和静脉。不管是动脉还是静脉,都可以出现血栓,其造成的临床后果是不相同的。
下肢动脉血栓一旦出现,可以造成严重的肢体坏死,如果治疗时间短,就可以导致截肢的后果。
因为在题目中提到了肺炎的问题,那么就姑且认为是下肢静脉血栓,因为只有下肢静脉血栓才会导致肺栓塞的发生。
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以前容易被忽略,但目前来看它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一个是因为医生的重视,另外一个是因为现代检查手段的提高。
下肢静脉血栓首先表现的是下肢的肿胀,疼痛,但因为临床特征的复杂性,有相当一部分的患者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特别容易被忽略。
这种血栓最终可以造成两种并发症。
一种是急性期的血栓脱落,导致肺拴塞,
另外一种是度过急性期之后出现了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这两种并发症的发生,都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影响。只是严重的是致命的,轻微的是影响到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很多血管外科医生都知道,深静脉血栓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当然从现在来看,很多的疾病都可以这样叫)
如果涉及到治疗的话,其实大部分静脉血栓可以采取保守的治疗方法,所谓的保守就是药物治疗和生活护理,药物治疗主要是采用抗凝的治疗,以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和新型的抗凝药物为基本。依据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患病特点,选择不同的药物。
在相应的临床指南上也有明确的规定。而生活护理,其目标在于预防血栓的再次发生,以及预防后期的血栓后综合征,尽可能让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降到最小。
至于题中所提到的手术治疗,对于非常严重的血栓,介入溶栓治疗,或者导管吸栓治疗都是有的,但如果手术只是指滤器植入手术,从目前来看单纯的滤器植入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被首选推荐的。大部分患者单纯抗凝就可以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下肢血栓一般指的是下肢静脉血栓,而静脉血栓主要是由静脉壁受损、静脉血流滞缓以及血液的高凝状态,导致血管中出现血栓,从而堵塞血管,最终静脉血液不能回流并在下肢淤积所致。那么,如果下肢血栓不做手术会导致什么病变呢?
如果不进行手术,下肢血栓会经历早期、中期和晚期三种病变状态。早期的病变是最不严重的,如果这时候能够前往医院治疗是可以较快治疗。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长期站立或运动时肿痛,这是由于其中的一侧肢体发生肿胀比不断蔓延。
而到了中期,患者的下肢血栓表现更为明显,几乎是每走一步路就会感到疼痛,而且一般的体力活也承受不了;患肢上伴有水泡或者血疱,使得皮肤呈现紫青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股青肿;再严重点就会导致动脉痉挛,导致下肢动脉减弱甚至消失。
如果这个时候还不治疗而是一直拖延下去,就会让病变进入晚期。晚期的下肢血栓表现为患者的患肢日益消瘦,慢慢地就使得趾甲畸形增厚,肢体产生异样的感觉,比如灼烧、针刺、麻木等;同时患者的全身会有强烈的反应,如高烧、神萎、从指端到小腿出现组织坏死并流脓形成难以治愈的溃疡等。
可见,如果患者患有下肢血栓并且不进行手术治疗的话,后果是相当严重,而越往后治疗效果越差。故此,希望患者可以及时诊病并及时治疗。
指导专家:张龙,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擅长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