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糖尿病患者平时都有爱吃肉的习惯,被查出糖尿病后,因为害怕血糖“飙升”所以很多人都担惊受怕,不敢多吃肉了,有的人甚至不吃肉了。那么糖尿病人到底能不能吃肉呢?
我的回答是:当然可以吃肉,只是每天不能吃的太多。
那糖尿病患者怎样吃肉较为适宜?
肉类是人体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与植物蛋白相比,动物蛋白更接近于人体,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且肉食中含的人体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也较丰富。另外,肉食含热量较高,有利于主食的控制。
适当地吃肉对糖尿病患者是有利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肉食含脂肪较多,过量食用对控制血糖、血脂和体重不利,所以吃肉要有度。一般来说,一天吃100~150克就可以了。至于吃哪种肉比较合适,应该说糖尿病患者各种肉都能吃,但是从蛋白质结构是否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角度来看,鱼肉好于鸡、鸭、鹅肉,鸡、鸭、鹅肉又比猪、牛、羊肉好。
所以有人说,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糖尿病患者选择肉类食品时,“吃四条腿的(畜)不如吃两条腿的(禽),吃两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鱼)”,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如果糖尿病患者每天吃150克肉,建议“四条腿、两条腿和没有腿”的肉各50克。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糖尿病患者要少吃加工的牛羊肉!
通常认为牛羊肉是比较健康的肉类食品,但是研究发现,牛羊肉以及经过加工的肉制品会增加人们患糖尿病的风险。
吃经过加工的肉制品越多,患糖尿病的几率就越高,每天都吃牛羊肉,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增加26%;每天都吃经过加工的肉制品(如热狗),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增加将近40%。牛羊肉等红肉吃得越多,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就越大。
其中,牛羊肉里所含的铁元素扮演了关键角色,从牛羊肉里吸收的铁越多,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就越大。
糖尿病患者其实和正常人一样,是可以吃肉的,但是我们要注意选择肉的种类、合理的烹调方式以及注意控制摄入量。
根据最新版的《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中规定:常吃鱼禽、蛋&畜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说明,我们是可以适量食用肉的。那具体如何食用肉类呢?
1、控制摄入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推荐每周吃水产类280-525克,畜禽肉280-525克,蛋类280-350克,平均每天摄入鱼、禽、蛋和瘦肉总量120-200克。
如果您已经有糖尿病肾病的并发症,建议咨询专业的营养师,给您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因为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增加肾脏负担。
2、肉的选择:宜选择鱼虾类和禽类,少量摄入红肉、避免选择加工的肉制品
以往有研究表明红色肉类和加工肉类与癌症风险有关。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加工肉类归为“人体致癌因子”。
所以,建议每周红肉控制在500克以内。
3、合理的烹调方式:宜选择急火快炒、清蒸、炖等,避免烧烤、炙肉等高温明火的烹调方式
2018年3月,哈弗大学T.H Chan公共卫生学院孙祺教授团队的刘刚博士等在国际权威杂志《Diabetes Care》上发表了不同肉类烹饪方式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最新研究。此前,该团队的刘刚博士等在美国“护士健康研究”中发现:烧烤、炙肉、烘烤红肉(包括牛肉、羊肉和猪肉)可能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最新的研究中他们进一步发现,在经常吃肉(≥2份/周,月170克)的人群中,明火或高温烹调(包括烧烤、炙烤和烘烤)红肉以及鸡肉的频率均与2型糖尿病风险的增加显著正相关,并且该相关关系独立于肉类摄入总量。同时,肉类的加工熟度也会影响2型糖尿病发病的风险。另外,异环式芳香胺的摄入也与2型糖尿病风险的增加显著正相关。
所以,糖尿病患者是可以适量食用肉类的,但是我们要学会如何选择肉的种类及烹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