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养生知识

糖尿病足患者如何去护理?

2022年06月15日 22:24:5126

糖尿病有很多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的危险性

· 行走不便

所谓糖尿病足呢,是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结果,严重可致残废。糖尿病足的发生,是糖友致残率高于非糖友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足的症状,主要为间歇跛行。间歇跛行,就是因为下肢缺血走路感觉疼痛,不得不一瘸一拐,严重的不能继续走路,得停下来休息。休息时,下肢因为缺血同样会感觉疼痛。

· 双足坏疽

病情如若继续恶化,糖友还会出现皮肤溃疡,双足坏疽。早期体检可以发现下肢供血不足的问题,比如双足皮肤“苍白无血色”(下垂时又变为紫红色),冰凉、发麻,相关足动脉搏动减弱等。

· 导致截肢

事实上,糖友身上一旦产生伤口,便很难痊愈。比如脚上出现坏疽,那么伤口久不痊愈,期间可能发生感染,严重的导致脚趾脱落,皮开肉绽,疼痛加剧,甚至发展为截肢。

· 增加死亡率

截肢有风险,且截且谨慎。事实上,糖友即便做了截肢手术,依旧容易出现感染。所以有的糖友需要三番两次做手术,术后护理不当,身体支撑不住,是可能致死的。近年来,糖尿病足的致死率逐渐上升,需引起注意。

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

首先,糖友如有糖尿病足,一定要引起重视。为防病情加重,必须做好日常护理。这里介绍几个护理措施,大家不妨试试。

1、脚部保护

不论春夏秋冬,最好每天都用温热水洗脚,注意脚部的清洁。并且,要定期修剪脚趾甲,剪的时候,不要破坏了甲床,更不要挖掘相关软组织。不然很容易造成感染。

2、选对鞋子

像高跟鞋这种不舒适的鞋子,糖友还是少穿为妙。选鞋子应当以舒适、合脚为标准,穿上不会感觉脚趾受到了挤压。比如运动鞋、布鞋。另外,如果发现新鞋会磨脚,最好在相应部位放一些棉花或贴上防磨贴,别让脚出现磨损。

3、及时治脚病

有些糖友患有足癣,有脚气。这种问题必须及时去医院治疗,不要自行用药,以免对足部皮肤造成不良刺激。有鸡眼、胼胝等多出来的部分,也不要自己解决,最好请专科医生处理。

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且较为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持续高血糖可引起足部血管与神经病变,造成严重后果。

足部血管病变会造成足部组织缺乏营养。若脚部产生伤口或溃疡,很容易发生感染、坏疽等问题,且很难治愈。

神经病变则会减弱足部皮肤对外界的感知能力,使糖友对温度、损伤缺乏必要的感知,即使脚部遭受刺激也不会及时躲避,进一步增加受伤、感染的几率。

糖友们需要照顾好足部,预防糖尿病足。如果处理不好,则可能需要截肢,甚至是致死。

糖友们该如何护理足部?糖尿病足易防难治。糖友们一定要在血糖控制良好的前提下,注意足部的护理工作。

(1)要会洗脚

每天用温度适宜的水和肥皂洗脚,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感染的作用。但由于足部神经损伤,有些糖友对冷热不敏感,常出现水温过高而被烫伤的事。因此在洗脚时,不要用脚直接试水温,可用较敏感的手测试水温,使水温控制在37℃左右。

洗完脚后,足背、足底,尤其是趾缝之间,一定要擦干,避免孳生致病菌。但用毛巾擦脚时不要太用力,以免人为擦伤皮肤。

最好用白色、柔软的纯棉干毛巾来擦,它具有较好的吸水性,还比较容易发现是否有血迹或者脓迹。

每次洗脚的时间10~20分钟就可以了,如足部皮肤有破损、大疱及烧烫伤,先别洗脚了。

(2)减少足部皮肤损伤,避免感染

除洗脚外,足部护理的另一个关键是要注意避免足部损伤防止继发感染。这需要注意以下几件事情:

穿合适的鞋,不宜过紧、过硬。每天应检查鞋内有无沙砾、异物、趾甲屑等,鞋垫是否平整。鞋号要合脚,穿新鞋时不要穿太久,也不要马上就长距离走路,以免磨脚,出现足部损伤。不要穿“人”字拖鞋,以避免足部拇指和食指的摩擦受损。穿吸汗、除菌的袜子,营造一个相对卫生的足部空间。患上糖尿病足后,足部血管无法快速聚集免疫细胞、物质,免疫力便会下降。若足部皮肤表面分泌的汗液无法被及时吸走,细菌滋生的可能性会增大,出现继发性感染的几率就会增大。此外,袜子应该宽松些。若太紧,会阻碍本就不顺畅的足部血流情况。多试几种款式,直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袜子。保持足部皮肤柔软和湿润,防止皴裂。使用乳液或其他护肤品来防止足部皮肤干裂,这样能降低感染的风险。定期修剪脚趾甲。定期修剪指甲有助于预防一些小的足部损伤,但要避免剪到脚趾角落的地方或其他割伤,不好修剪的地方,可以用指甲锉或金刚砂。不要赤脚行走。因为糖尿病会导致神经损伤,患者的足部会很不敏感,所以很可能行走时没法注意到小石子或其他东西而受伤,可能会导致严重感染。注意足部保暖,而不是靠外部热源来取暖。冬天要注意脚部保暖,避免雪水进入脚,尽量不要用热水袋、暖水壶或电热毯取暖,也不要把你的脚放在电暖器前面,避免因感觉迟钝引起的烫伤。哪些糖友尤其要注意预防糖尿病足?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友,容易患上包括糖尿病足在内的并发症,这是铁的规律。除此之外,若出现以下症状,则可进一步判断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

下肢发凉肿胀,伴有麻木、疼痛或感觉迟钝,甚至消失;足背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脚下垂时,颜色会逐渐变成紫红色;不走路的时候没有明显不适,但一走路就会出现酸胀不适感,而不得不停下来休息;足部骨骼以及肌肉发生变化,如肌肉萎缩、足部畸形等。如果糖友发现有以上情况之一,建议及时就诊、尽早治疗。

以上内容由“问上医”为您编辑整理,想了解更多权威健康知识,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