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推荐养生

降温更要注意血压变化,高血压怎样日常保养?

2022年06月14日 15:45:2022

血压对我们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生理指标,也是大众最为熟知的判断健康水平的依据。但事实上,在临床医生眼里,一个人血压达到多少是合适的,或者说诊断一位患者高血压的判断依据是什么,这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稍有医学常识的朋友都知道,血压标准范围是收缩压90mmHg-140mmHg、舒张压60mmHg-90mmHg,我们也经常会听医生告诉我们“血压最好控制在120/80mmHg左右,别太低也别太高。”可在现实中,血压真的没有这么好控制。一方面,要让一个人长期规律的监测血压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另一方面,血压也的确是一个会受到许多因素影响的指标,包括个人身体状态、环境气候、甚至情绪心境等。

天气渐冷,全身血管,尤其是末梢毛细血管和中小动脉,容易受寒冷空气刺激而收缩,比如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给大脑供血的椎动脉等等。这种收缩,一方面使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另一方面血管紧缩影响相关重要脏器供血。有研究表明,冬季人体的平均收缩压比夏季高12毫米汞柱,平均舒张压比夏季高6毫米汞柱,且气温每下降1℃,收缩压上升1.3毫米汞柱,舒张压上升0.6毫米汞柱。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冬季发生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脑梗塞及脑出血的比例更高。

对于广大高血压的患者,尤其是生活在我国北方气候寒冷干燥地区的患者,控制好血压,使自身的血压能在换季过程中平稳过渡,是非常重要的。针对这一问题,下面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做好保暖。通过生活习惯的养成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我们大家能有体会,往往把末梢保暖做好,即便穿的不是很多,低温很低的冬天也不会太冷。对于高血压患者更是如此,要充分为体脂分布较少的末梢部位做好保暖,如头部、颈部和足底,带上帽子和围巾,垫一副稍厚一点的鞋垫,都是既简单经济又行之有效的办法。而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或者心肌缺血)的男性患者,习惯性地穿上一件背心,也能有效地为心脏部位保暖。

第二,注意饮食。冬天大家会出现类似“冬眠”的症状,体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爱犯困,许多人爱喝咖啡提神。这在冬天,对于高血压患者是很不利的。咖啡中的咖啡因可以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如果真的有喝咖啡的习惯,也要适当的降低咖啡浓度。而对于性格豪爽、冬天喜欢大鱼大肉、还得喝上几杯的患者,千万要注意控制胆固醇的摄入,胆固醇在猪牛羊肉中的含量明显高于禽类和鱼类,由以动物内脏为著。

第三,适度锻炼。东北人冬天有“冬泳”的习惯,这个可能不适用于所有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要适量锻炼,保持好的状态即可。冬季散步、慢跑要选择温度湿度相对大的下午,游泳、羽毛球等室内有氧运动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还是要不忘时刻提醒自己,每天勤监测血压,控制不好找医生。

冬季,对患有高血压的人来说是个“坎儿”。为什么这么说呢?身体受到寒冷的刺激,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多,使小动脉痉挛收缩,加之血管弹性下降,从而增加外周阻力,使得血压升高。

有研究表明,冬季人体的平均收缩压比夏季高12毫米汞柱,平均舒张压比夏季高6毫米汞柱,且气温每下降1℃,收缩压上升1.3毫米汞柱,舒张压上升0.6毫米汞柱。同时,冬季的血压波动也明显大于夏季。

高血压患者冬季应该如何控制血压?

1、增加血压监测

在冬季,应增加血压自测,如有任何不适,应及时就医或告知主管医生,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和药物种类。

2、注意防寒保暖

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及时添加衣服,以避免寒冷刺激,预防感冒。如出门透析,遇上大风雨雪天,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如戴上帽子、围巾、手套、口罩等。

3、注意合理膳食

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的能量摄入;蛋白质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瘦肉、鸡、鱼、乳类及豆制品等;每日500g新鲜蔬菜水、250果;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低盐饮食;戒烟限酒;慎饮咖啡和浓茶。

4、坚持适度运动

合理运动有利于血压控制和减少并发症。在冬季,高血压患者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血压高低来掌握运动量,以自我感到舒适为度。适宜运动有户外散步、太极拳、养生气功等。

5、提防情绪波动和过度疲劳

提防情绪波动,谨防过度疲劳。极度愤怒或紧张都可能诱发心肌梗塞和脑卒中。因此,切忌狂喜、暴怒、忧郁、悲伤、恐惧和受惊,要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而因为疲劳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6、坚持药物治疗

谨遵医嘱,坚持规律用药,保持血压稳定,将血压维持在140/90mmHg以下。年龄超过65岁者,可适当放宽,控制在150/100mmHg以下。不可随意更换药物,更不能因血压降至正常就擅自停药,以免出现血压反跳而发生高血压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