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是有好处的,但也应因人而异,因病而异,需讲究选料与搭配。
对于高血糖患者而言,丰富均衡的营养摄入在辅助控制病情方面尤为重要。糖尿病人主食粗细搭配,适量吃些粗杂粮,有利于调节和稳定血糖。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所以出产的杂粮种类很多,运用不同的组合搭配和烹调手法,可以做出千变万化的主食品种。
烹饪手法:“越干越好”,煮成饭要比煲成粥要好。杂粮饭要比杂粮粥好,因为越稀吸收地越快,血糖就会升得比较快。比如全麦杂粮就比精制的白米要好,纯天然压制的整粒燕麦就肯定比直接冲泡的牛奶麦片要好!
推荐粗粮包括:全麦杂粮——小米、薏米、燕麦、玉米、糙米、黑米、大麦、藜麦和荞麦等。
薯类——番薯(红薯、紫薯)、芋头、山药和土豆
杂豆——绿豆、赤豆、扁豆、花豆、猫眼豆,黄豆和黑豆
玉米面可以蒸窝头、菜团子、烙贴饼子,玉米糁可以与大米一起蒸黄金饭;
荞麦米可以与其它米一起煮粥、蒸饭,荞麦面可以做馒头、面条吃;
红小豆可以做成豆沙,也可以做豆饭、豆粥。
具体吃的份量:推荐每天吃5两,不超过7两主食。
一般一碗就是2两啦。
比如早餐1两,午餐和晚餐2两。
粗粮种类多样,它的搭配也因人而异、因病而异,不同体质的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粗粮。虚寒虚热的患者
糯米、黄米、高粱米,阴虚内热或实热便秘的人不宜常吃,否则会加重病情。
小米、绿豆、薏米,体质虚寒的人不宜常吃。
肠胃不好的患者
胃肠消化功能不好、经常腹泻的人可以常吃一些山药、土豆、芡实、白扁豆等具有健脾、收涩作用的食物。
老年患者
老年人不可完全以粗粮为主食,老年人脾胃虚弱,粗纤维太多了胃会不舒服,豆类吃多了容易腹胀。煮粥、蒸饭时粗粮、杂豆类占三分之一即可。否则,不但吃了不舒服,反而会引起便秘。
肾功能不好的患者
肾功能不好的人、有痛风病史或尿酸高的人应少吃豆类及其制品,也不宜多吃粗粮,因为这类病人需限制饮食中的蛋白质,而粗杂粮和豆类含植物蛋白较多,植物蛋白属于不完全蛋白,利用率没有肉蛋奶类蛋白高。可以用薯类来代替部分主食,如土豆、山药、红薯、芋头、南瓜等。
总之,粗杂粮能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单一的精白米、白面不可能满足人体的需求,所以提倡大家平时多吃粗杂粮,根据粗杂粮的种类、季节和个人体质来选择杂粮,经常更换品种,不宜一次进食太多,让自己的饮食营养充足、丰富多彩!
感谢邀答!
杂粮、粗粮、杂豆米饭只能说能起到平稳餐后血糖上升的效果,但凭它们来降血糖那是不可能的。而且杂粮、杂豆等食物也属于粮食作物,它们的特点就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而碳水化合物最终就可以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必然是会升高血糖的。即便并非粗粮杂豆,粗粮饭,杂粮饭,其他食物中也并非完全不含糖,只是含糖量多少的问题,所以基本上所有食物都能升高血糖,要想降血糖靠吃食物那是不靠谱。
但糖尿病、高血糖患者并不是说血糖不上升才是正常的,正常情况下血糖必然是要上升的,只是对于糖友来说胰岛素功效障碍,或效率低下,无法耐受血糖快速上升或大幅上升,所以需要让血糖上升缓慢或总含糖量较低,不会让血糖高低起伏太厉害的食物。而吃杂粮杂豆饭的话就有这样的好处。我们平时常吃的主食基本是“细粮”,比如白米饭、白面条、包子馒头、饺子抄手、油条煎饼,这些都可作为细粮,为什么叫细粮,因为它们的加工过程比较精细,除杂做得较好,比如水稻,现在我们基本可以淘米就能直接煮饭,小麦粉也基本没有什么杂质,这样的主食虽然口感好,做出的面食蓬松雪白,不过同时加工过程让它们损失了较多麦麸成分,同时损失的就是大量的膳食纤维成分,细粮中膳食纤维流失率能高达80%,膳食纤维的损失意味着食物的消化吸收更快,因此淀粉更容易转化为葡萄糖被吸收,对餐后血糖影响较大。
而粗粮饭、杂粮饭因为有粗杂粮杂豆的参与,其中多了不少膳食纤维,还多了不少矿物质。膳食纤维有助延缓食物的消化速度,因此它们相对细粮来说,更有助平稳餐后血糖。所以糖友一般推荐选择粗粮、杂粮饭或杂豆饭食用;除了粗杂粮、杂豆饭,糖友还可以选择薯类食物食用,薯类食物基本不用经过加工就能直接食用,它们保留了更多营养成分和膳食纤维,对平稳餐后血糖也有利。不过推荐糖友每餐的主食摄入量最好在2两以内,薯类食物生重40~50g为宜,如果菜肴中还有其他富含淀粉的菜肴,最好适当减少主食的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