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在临床上误诊是不可避免的,何况是二十年后呢?高血糖,在诊疗标准上凡是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或随机血糖>11.1mmol/L,暂时不管糖化血红蛋白的数据如何,只要任何一项都会被戴上这顶“糖尿病”的帽子,为了避免漏诊,人人都应该重视,血糖高一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如冠心病、脉管炎、神经炎、视网膜炎、皮肤溃疡……哪一种不要命?
我们再反思回想,很多老年人,七八十岁,可谓健康如意,没有与老年慢性疾病为伍,如骨质疏松、冠心病、高血压、肿瘤等,但有一点血糖偏高,且达到糖尿病的标准,那么,这个时候是应该诊断“糖尿病”,还是不下诊断?我相信内分泌专家一定给100%的诊断,且用上一线用药如二甲双瓜、拜唐苹、胰岛素等药,如果是你,你会考虑误诊吗?
碰到这种事,别说是再过20年,我的看法是,如果是给上降糖药就可能存在误诊了。为什么?我们都知道,老年人各项器官都在衰老退化,肝脏、胰脏及肌肉对糖的分解和利用率下降,势必引起糖分子滞留于血液之中,此时查血糖必然是高的,在治疗上,我的建议是如何延缓衰老,提高器官的功能而不是一味的降糖治疗,毕竟这类老人没有存在不适,各项生存状态良好,中医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我是这么理解的,老年人阳气衰减,机能下降,阴气自然上升,血糖属于物质上的东西是阴气,这是阴阳彼此消长的自然规律,降糖是降阴气,不提升阳气功能,是治不得当!是误治!20年后,会有大量数据证明,这样治疗是不得治法的!仅是个人观点,欢迎探讨,让我有更新的认识,谢谢!
问一位医学博士, 会不会二十年以后发现糖尿病是误诊,她说很有可能。
作为伺候病人多年的家属,我想分享给大家:现代医学真的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发达。误诊、无法确诊,都是常见的事情。
我的母亲患血液病十年,血象严重低于正常指标,其间骨髓穿刺做了好几次,但是直到直到去世都无法确诊到底是哪一型血液病,其间医生从给用药,到介绍偏方,到推荐试用药(类似于做药物试验),到最后,只能输血。医生也很明确说,遇到困难的病症,医学经常是无法解释,无法治愈。长出瘤子,现代医学的方法是割掉,但是医生并不能保证它不会再长出来。因为有的人会复发,有的人不会。医生描述癌症,经常用的一句话就是“5年存活率”, 这是一个统计数据,而不是医学能解释哪些患者能存活,哪些不能。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医学博士说会误诊,有什么诧异的,他是个诚实的医生。
古语说: 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与其相信生病以后,医生会医治,不如平时保养身体,锻炼身体,避免生病。其次一旦身体出现不适,就要及时休息,及时调整。一次两次熬夜不会生病,一顿两顿大酒不会要命, 长期熬夜不当回事,甚至还在拼命加班,拼命喝酒,多少人就这样英年早逝,可惜可叹。医生已经可以缓解很多病症了,但是仍然对更多的病症束手无策,这是现实。求医不如求自己。
欢迎关注我I生活,分享40+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