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很多肺癌患者进退两难。去医院,担心感染,要知道,很多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本身是易感人群,而一旦感染,会比普通人面临更高的风险。已经有明确数据显示,肿瘤患者感染新冠肺炎后死亡率更高。
不去医院,很多定期复查或者定期的治疗又会受到影响,延期手术或者化疗、放疗,又担心放任肿瘤生长病情会进展得更快,可谓是进退两难。
那么,如果肺癌患者疫情期间出现发热,怎么办呢?首先,发热不一定是感染了新型冠状肺炎。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建议按照如下流程先自我评估,决定是否再去医院:
【评估病情】
1.体温不超过38℃,并且没有明显的气短、憋喘等症状;
2.年龄在60岁以下或5岁以上;
3.不属于孕妇、慢性病患者或肥胖者;
4.近期没有到过湖北地区,与疫情隔离人员没有接触史。
以上情况,建议先在家休息和观察。多喝水、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做好个人和家人的防护。
【如果有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诊】
1.有肺炎病人或疫区人员接触史,有慢性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肝、肾脏等基础性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员;
2.观察1-2天病情无好转,或伴随咳嗽、喘憋等症状加重;
3. 体温持续超过38.5℃。
实际上,可能导致肺癌患者发热的原因有:
普通感冒、新型冠状肺炎,此外,抗肿瘤副作用,一些药物性反应、肿瘤性发热、中枢性发热、肿瘤病情进展等。
普通感冒,一般还会出现咽部灼热,干痒,有时伴有咽部肿痛;还可能有鼻塞、流鼻涕的症状。多数患者症状比较轻,一般来说即便不用药,多休息,多喝开水,一周左右也可以自愈。一般不会引起肺炎症状。
新冠肺炎以发热、发力、干咳为主要症状,少数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轻型患者也没有肺炎表现,这些看起来与感冒无异,差异点体现在,新冠肺炎在感染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表现为憋气、口唇紫绀等症状)。
建议出现不适时先线上和主管医生咨询,请医生判断原因后指导应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