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邀,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此句出自苏轼所写《于潛僧绿筠轩》,全文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苏轼喜欢竹子,并不是说苏轼非要居住在竹棚里,而是竹子的特性是高风亮节,挺直不弯腰,能经暑寒之侵。
苏轼为人正直不阿,正因为他为人正直,有竹子的性格与度量,而受到那些会吹牛拍马的朝臣排挤。而被贬黄州。
竹,用哲学的观点分析,正直,服空,潇洒自如,神姿若仙,视重者而轻,负轻者而自若,不奢求于荣辱。正如古人所言:君子者,比德于竹。此言,就是赞颂中华民族的民族风格和民族之美德。苏轼的为人风格正与古人所赞竹之言相符。
苏轼所言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正体现了苏轼是一位有正直不阿的中华民族的民族风格。也说明苏轼是一位伟大的历史文豪。
苏轼在政治仕途上的坎坷,身处官场逆境,面对政敌的排挤,上司的打压,空有一肠热血而无处报国的烦闷,而又无处施展,只能将士大夫忧国忧民之情,流露于笔端;文人雅士之风寄情于山水之间,在花草树木、行云流水中释放自己的情怀。
对竹的挺拔向上、宁折不弯的品质,正是苏轼先生人生品格的向往,也是他做人信念的向往,睹物思情,先生的心绪万千,心灵得到升华,烦恼得以解脱,这在他的《超然台赋》中有强烈体现,崇尚而又喜竹,实际上就是对当时封建社会黑暗的不满,而又无力改变和知识分子思想苦闷之情无处倾诉,以竹托物、以竹寄情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这实际上是古代文人梦想超然物外的知识分子情怀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