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养生知识

糖尿病患者怎样吃米饭才能升糖慢?

2022年05月27日 16:39:4723

吃大米饭是中国人的传统,我们从小就是吃着白米饭长大的,然而长期以精白米面为食,却是我国糖尿病高发的原因之一,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这是因为米类在精制过程中,会流失最重要的营养、胚芽、纤维来源麸层。同时,精加工也升高了米饭的升糖指数。那我们在吃米饭的时候,要怎样降低米饭的升糖指数呢?下面就来教大家三招。

1.把米饭冷藏一下

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只需把煮好的米饭放进冰箱冷藏一下,一碗简单的控糖饭就做好了。因为经过冷藏之后,米饭的淀粉结构发生了改变,提高了抗性淀粉的含量。抗性淀粉是一类难消化的淀粉,能够减缓消化吸收速度,还容易让人产生饱腹感,从而延缓血糖上升的速度。

2.让米饭更粗更乱

在煮饭的时不妨加部分粗粮,如糙米、黑米、胚芽米等。最好的搭配是,不要用单一的米,而是米、粗粮、豆子、坚果等一起同煮。一来增加了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二来还能使蛋白质营养互补。关键是,这样搭配还能有效降低米饭的升糖指数!注意煮饭时不要煮太软,豆类和米粒都保持完整的,才是最合适的。

3.给米饭更多色彩

煮饭时加入绿色的豌豆、橙红色的胡萝卜、黄色的玉米粒,既美观,又提供了维生素和类胡萝卜素等抗氧化成分,有助于预防眼底病变。又比如,选择紫薯、黑米与白米搭配食用,也能提供大量的花青素类抗氧化成分,能预防神经病变和心血管疾病。

糖友们除了适量吃白米饭,也可以多加选择糙米和全谷物。糙米富含优质蛋白质,糙米所含的锌、铬、锰、钒等微量元素,有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对糖耐量受损的人很有帮助。研究发现,吃糙米对于糖尿病患者和肥胖者特别有益,因为其中的淀粉物质被粗纤维组织所包裹,人体消化吸收速度较慢,因而能很好地控制血糖。

糖人健康网,一个有温度的控糖平台,欢迎关注,有问必答!

为了降低餐后血糖,不少糖友会减少米饭的食用量。甚至部分糖友完全不吃米饭,因为他们误认为“米饭等主食是垃圾食品”。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糖尿病人究竟该如何吃主食呢?

大家都知道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有助于血糖的稳定。但有一点要强调的是:主食不等于碳水化合物,它除了淀粉之外,还含有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而且,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我国推荐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到总能量的50%以上。所以不吃淀粉类主食(碳水化合物)并不合理。

不同的米饭,碳水化合物含量有多又少,升糖指数(GI)也有高有低。对糖友来说,如何更聪明地选择高质量的主食呢?

1.品种不同,血糖反应有差异

淀粉其实可以分为两类: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其中,直链淀粉具有抗润胀性,水溶性较差,糊化温度较高,也不会产生胰岛素抵抗,又能与脂肪形成复合物,降低消化吸收率。因此高直链淀粉食品是糖友的理想食品之一。

一般来说,大米看起来更为细长,它的直链淀粉含量相对较高,GI值相对较低。且高直链淀粉高的大米,看起来比较散,粘性较小,冷却后较硬。

也有研究显示,我国南方籼米的GI预测值低于北方的粳米,而粳米又低于糯米,所以血糖控制得较差时,建议不要或少量食用糯米。

2.加工越精细,血糖反应越大

粗粮,属于质量较高的碳水化合物,建议糖友烹煮米饭时,加入1/3的粗粮,肠胃功能较好的人,也可以加入1/2的粗粮,但建议混合加入不同的粗粮,如糙米、玉米、燕麦、藜麦等。

因为现在市面上很多大米都属于精细化谷物,虽然口感好、易消化,看起来又白又亮,但在精磨、抛光等加工过程中会损失人体所需的大量营养素。

也有检测发现:某些类型的香米,其B族维生素的含量近乎为0,抑制血糖、血脂吸收的物质在加工过程中已经被破坏了。因此很多糖友吃完主食后,餐后血糖升高的速度和幅度就比较猛。

3.煮得太烂,血糖反应大

举个例子,糖友喝粥后,升糖速度比较快,也可能引起血糖偏高,波动幅度大。所以即便是升糖指数低的大米,经烹调后也未必是低GI值的饮食。

一般来说,煮饭时间越长、温度越高、煮得越烂,其GI值就越高。所以,主食应尽量选GI低一点的品种,在能煮熟的前提下,适当减少烹调时间、用水量,也不宜提前长时间浸泡。

4.适当降温,辅助降低血糖反应

大米、土豆等食物中含有抗性淀粉,消化吸收速度较慢,所以食用后不会造成血糖过快升高,有助于血糖平衡。而且抗性淀粉有增强饱腹感、减少便秘等作用,可辅助控制食欲、减肥;又能减少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可辅助改善血液环境,预防血管病变。

但高温会破坏抗性淀粉,尤其是温度高于130℃时,所以有些高压锅不是特别适合糖友煮饭。

另外,大米等食物冷却或风干后,抗性淀粉含量会明显增高,且更稳定,所以建议糖友不要趁热吃,适当放温,可以辅助降低餐后血糖的反应程度。但也不要放得太冷,米饭过于干硬会影响肠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