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养生知识

冬季怎么防治脑梗?脑梗有什么征兆?

2022年05月24日 07:32:3125

  脑梗的表现症状:

  1、头晕:大部分脑梗塞患者都患有高血压,出现头晕时,会以为这是血压控制不好导致的,往往就忽略了。一般出现头痛、头晕多为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

  2、一过性黑朦:指正常人突然出现眼前发黑,数秒后即恢复常态,既没有头晕、恶心,也没有意识障碍,这是因视网膜短暂缺血所致,为脑血管疾病的最早警报,患者应加以注意。

  3、鼻出血:不要把鼻子出血都归类为普通的上火,若是数次大量鼻出血,再加上眼底出血、血尿,一定要引起重视,这种人可能在半年之内会发生脑血管堵塞。

  4、短暂视力障碍:表现为视力模糊,或者视野缺损,视物不完整,这种现象多能自行恢复,这是脑梗塞较早的报警信号。

  5、精神及语言的改变:性格突然改变,如以前开朗的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在言语方面上,患者突然失语、发音困难。

  6、躯体感觉与运动异常:肢体麻木或无力,手握物体失落,原因不明的晕倒或跌倒。

  冬季天冷易发脑梗塞

  人体的血管也遵循“热胀冷缩”的原理,当气温下降,周围血管收缩,增加了血流的阻力,血压也随之上升。因此在冬季,血管弹性功能下降,也容易产生较大血压波动,许多心脑血管疾病都在冬季高发。

  冬天,如何预防脑梗的发生?

  1、按规律服用降压药

  规律服用降压药是血压控制的一个关键。有的高血压患者,对待吃药这件事比较随意。但实际上吃降压药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地把血压降下来,而是为了预防五年、十年以后中风、心肌梗死等心血管意外事件。频繁换药、盲目用药停药都是常见的认识误区,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切忌擅自调整药物或滥用药物,以免病情加重。

  2、一定要注意保暖

  气温低,血压容易波动,对中老年人来说,一定要注意保暖,从脚做起,临睡前可用温热水浴脚,以增强养生功效。而在睡眠上冬季应做到早睡晚起,早睡能保养人体的阳气,晚起能养人体阴气,顺应自然来养生,方可避寒保暖。

  3、合理膳食,增加纤维膳食,低脂饮食

  4、科学生活1、加强体育运动2、戒烟限酒。3、避免精神紧张。

  5、定期体检45岁以上中年人、肥胖者、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者、经常参加吃喝应酬者、高度精神紧张工作者,都属高危对象,应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希望能够帮到您。

冬季防治脑梗首要——保暖脑梗的发病基础是脑动脉硬化、血液黏稠度高、血管内膜损伤导致脑血管狭窄,多因素导致局部血栓生成。除去各种内在因素,冬季是脑梗/脑出血高发的季节。主要是血压的影响,冬季寒冷的刺激导致血管收缩,血压骤然升高,血管弹性不够,易导致破裂或者血栓脱落从而出现梗塞,因此冬季预防脑梗首要应做到保暖。

除了保暖预防脑梗还应做到治疗疾病

尤其是脑梗病人还可能伴随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病或是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冬季是空气干燥身体失水严重,保护血管健康应当多喝水,能降低血液黏稠度。

另外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任何一种慢性病都可能是脑梗的“不定期炸弹”。

合理饮食+运动

脑梗患者有比较严格的膳食要求,控制脂肪的摄入能延缓动脉硬化,更能阻断血栓形成的途径。

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果胶的蔬果可以多吃并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能延缓血糖、血脂的上升速度,保护血管和肝脏。多吃一些易消化的蛋白,能减轻胃肠和胰脏的负担。

高血脂是导致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患者还可以通过运动来降低血脂含量。

脑梗发生前最明显的征兆1、短暂性视力障碍

表现为视力模糊,眼前发黑,但这种现象多在一小时内即可自行恢复。若伴随强烈的头痛与恶心感,是较为明显的脑梗信号。

2、语言、情绪异常

若患者突然间发音变得困难,说不出话,或性格突然改变,都是脑组织缺氧导致的神经受损症状。

3、肢体异常

约半数患者在出现肢体异常后3-5年后发生脑梗塞!如单侧肢体的麻木、手握物体掉落、单侧面瘫(左右脸不对称)等,并持续时间较长或频繁出现。

出现以上异常时,应及时就诊,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脑梗的复发是可预防的,在前期介入治疗可自行缓解脑动脉硬化症状。对于脑梗、脑出血这类起病急,致死率高的疾病,预防的作用大于治疗。

更多健康知识,关注【健安生活】!欢迎点赞、分享、关注。

存在疑惑的老年慢性病知识,可关注后邀请小编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