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日常养生

导致艺术家“江郎才尽”的原因是什么?

2022年05月23日 03:48:2620编辑

谢谢邀请。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我感觉艺术家“江郎才尽”了,是因为生活体验耗尽的原因。

先不说江郎才尽,有时候每天画着画着,我也会觉得好像没什么可画的,老是这样那样的画,自己也烦躁不安,其实,这就是缺少生活体验的原因,生活的积淀被掏空,缺思想、缺灵感、还缺新的技艺,当然就画不了。

艺术家一边创作,还得不断体验生活。作为艺术家的生活,我把它分两部分,一是实在的生活,二是专业上的学习。

实在的生活,指艺术家所处的生活环境,把自己重复不断地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感受各样的人生,增长个人阅历,于艺术带来灵感。

专业上的学习,艺术家要学习吸收新鲜的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艺术观念上,从艺术技艺上,创新、总结,不断学习,不断否定,才会有新的进步。艺术当随时代,是做艺术的箴言啊!

艺术家江郎才尽,是不学习不体验生活的缘故,放开束缚,改变观念,喜新排旧,艺术创作才能收放自如,有无穷无尽的灵感出现。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早年写《别赋》、声名震天下的江淹,为何后来却“江郎才尽”?在网络新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中,提出这个问题,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江郎之所以才尽,在于晚年人生地位的显达,被封为醴陵侯,富贵而安,才华和灵感逐渐被生活所囚禁,再也写不出像样的诗文。至于郭璞托梦的五彩笔见还的传说,只不过是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

封侯拜相,富贵而安,才华和灵感遭受生活的囚禁,再也写不出像样的诗文,华夏历史上此类人物不在少数,江淹恰恰成了代表。

经过乌台诗案洗礼的苏东坡,深深体验到生活磨砺的灵感奖赏,所以他甘冒极大风险、带着大儿子苏迈于半夜三更去石钟山考察,从而写出石钟山得名原因的夜半考察报告——《石钟山记》。

篇末的议论很值得玩味,“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

石钟山得名原因,社会上之所以没有流传,大概有三点:

一是实地考察的郦道元,跟我见到的情况一样,但他记录得不够详细。

二是官僚士大夫,皆有很高的写作才华,但位高权重,不肯冒险,缺乏素材,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三是渔工水师,素材丰富,却缺乏写作能力。

显然,第二种情况就是典型的“江郎才尽”,原本有着非凡的才华和生花的妙笔,却因位高权重,不肯冒险,以至才华和灵感遭受生活的囚禁,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终五彩笔被郭璞索去。

惟其如此,苏东坡才抱定“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态,“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从而正直敢言,屡遭挫折,随遇而安,豪歌不断,成了千秋景仰的文学大家。相比之下,才华被生活囚禁的“江郎才尽”,是否有点可惜?

是否如此,敬请博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