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医学教育有了巨大的变革,中医人才增多,医药学理论与实践全面发展,医药著作大量问世,这些对养生理论的发展提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多则为医学的发展和医药知识的交流及传播提供了条件。隋唐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使得国外的药材和医药著作传进我国,为中医的预防养生提供了物质和理论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的战争促进了南北人口的流动,促进了民族的交流、文化的融合,使中医养生融合了多民族的医学养生思想。
隋唐时期,释教与道教盛行,唐代统治阶级提出懦、释、道“三救归”纲领,并把它作为官方的正统思想。而这“三教“著作中的养生内容也被当时的医家和方士所吸纳,丰富了中医预防养生的内容。
求一本学中医的书籍 什么阴阳五行 脏腑气血的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