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推荐养生

《黄帝内经》中“肝主风而恶风,脾主湿而恶湿,肾主寒而恶寒,”该如何理解?

2022年02月13日 23:26:0263

【原文出处】

  《素问·宣明五气》:“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

详解

  本句原意是讲五脏对自然界五气所恶的一般规律。

  五脏所恶,是五脏固有的特性、五脏自身生存的意愿,是依据五脏的生理功能所决定。五恶对五脏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五脏所恶的辨证施治,是五脏辨证施治的一部分,在五脏辨证施治中具有一定的现实临床指导意义。

  心为火脏,主血而藏神,其质本热,热气太过,则血流急疾,心神被扰而出现心烦、心悸等心火之症,故心恶热;肺为金脏,主气而司呼吸,其质娇嫩,不耐寒热,外感寒邪或内伤寒饮则肺气被遏而出现恶寒、咳嗽等肺寒之症,故肺恶寒;肝为木脏,主筋而藏血,其性主动,风气太过则动筋耗血而出现肢体肌肉震颤、抽搐等肝风之症,故肝恶风;脾为土脏,主运化水湿,湿气太过则脾运失健而出现纳呆、便溏等脾湿之症,故脾恶湿;肾为水脏,主水而藏精,燥气太过则肾水被耗而出现咽干口燥、尿少便结等肾燥之症,故肾恶燥。

  本句中五脏所恶,热、寒、风、湿、燥皆为自然之外气,而后世随着临床实践的发展,对本句有进一步发挥。

  心恶热,除外感温热之邪可引动心火,过食辛辣食物、温补药品,都可助阳生火;情志过极亦会生热化火,从而出现心烦、心悸、失眠、躁热等心火之症。肺恶寒,除外来寒邪寒饮可影响肺脏功能,心、脾、肾阳气虚则中寒内生,肺、脾、肾功能弱则内饮停聚,内寒、内饮亦会损伤阻遏肺气,出现恶寒、咳嗽、痰多质稀等肺寒之症。肝恶风,除外来风邪可伤肝动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亦能化风;肝血不足,血不养筋亦会生风,从而出现头晕肢麻、肢体肌肉震颤抽搐等肝风之症。脾恶湿,外来湿气固然可以困脾,过食肥甘厚味,过度贪凉饮冷亦能化湿生痰,困遏脾阳而出现脘闷呕恶、身重肢困、纳呆便溏等脾湿之症。肾恶燥,除恶外来燥气,久病失治、房事不节亦可耗伤肾水而出现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形体消瘦、咽干口燥、尿少便结等肾燥之症。

  “五脏所恶”,其实质是讲影响五脏正常功能的热、寒、风、湿、燥等五种因素。无论外来自然之邪侵袭导致五脏功能失调,或饮食起居失常,五脏功能失调而内生五邪,其结果都是人体健康受损。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外避自然太过之五气,内调生活饮食起居,从而保护五脏功能,防止疾病,增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