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我国从古流传下来的传统医学,时至今日依然是我国重要的医学治疗手段。普通百姓也时常会使用中医的方法保健养生和治病,以达到长寿的目的。现在大家都懂得防病胜于治病的道理,因此希望通过中医调理。但是,现今的养生信息良莠不齐,很容易对大众存在误导。对于现今存在的养生现象,一位老中医给出了他的建议,一共有6句话。1、养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现在电视上有很多养生类节目,一些中老年人会按照节目中的养生专家所说的症状对号入座,以此得出自己的“诊断”。且不说有很多冒充的“养生专家”,真正的养生专家所说的内容没错,但其提出的建议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况且,中医讲究望、闻、问、切,通过一套严谨的诊断程序才能断定患者的体质和病因,以此来对症用药。所以,中老年人群体通过观看养生节目就自行断定是不可取的,如果感到自身情况与节目中的养生专家所说的差不多,也先要去正规医院咨询医生之后,再选择适合的养生或治疗的药方。2、养生有时要顺其自然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把人看成形、气、神的统一,这表达了中医讲究适时而动,顺应自然的理念。从古人流传下来的俗语就能看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反应了养生要顺其自然,人的生活习惯也要有一定的规律。生活规律即是养生的基础。3、治病主要还是需要自我保重,医生不是万能的部分人认为,平时生活可以肆意而为不需要保重自身,睡不着就熬夜、想减肥就节食,抽烟喝酒样样精通,身体出现问题了就想到找医生开药治疗。这种完全把健康交给医生的想法是完全不可取的。因此,平时就需要养成养生保健的想法和习惯,这其实并不难,只要饮食有时,作息有常就可以了。4、养生主要先从自我调节开始,乱吃补品不可取现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开始购买许多的补品,希望以此达到延年益寿、身强体健的目的。其实大多数人都搞错了这点,首先如果饮食不规律、经常不运动、作息混乱、有不良嗜好,无论再如何进补也是无用的。而且,进补也分要分证型,针对每个人不同的体质选择不同的进补方,还有的人虚不受补,盲目进补反而会给身体造成负担。5、不要自寻烦恼,保持愉快心情很重要凡事看开,保持精神愉悦是非常重要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6、不贪食,懂节制现在很多肥胖患者大部分都是因为管不住嘴,而大多数的疾病都是因肥胖而起。都说“吃饭七分饱,健康活到老”。不要大鱼大肉,暴饮暴食。各种营养均衡摄入才可以预防疾病。
养生和中医的理论相符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初步建构了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雏形,又经后世医家的发展和补充,逐渐走向完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确立了中医养生的原则。如天人相应、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等,使养生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并用阴阳形气学说、脏腑经络理论来阐述人体生老病死的规律。尤其把精、气、神作为人体之三宝,作为养生保健的核心,进而确定了指导养生实践的种种原则,提出养生之道必须“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起居有常”。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的移易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形神共养形,即人之形体,包括构成人体的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五官九窍、肢体以及筋、脉、肉、皮、骨等,其中主要是精与气这两个方面。神,即以神情、意识、思维为特点的心理活动现象,以及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二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形神共养,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身体和精神都能够均衡统一与和谐。药食同源药食同源、同理、同养、同用是中医饮食养生的一大特色。“药食同源”是指食物与药物皆属于天然产品,其性能相通。具有同一的形、色、气、味、质等特性。“药食同用”、“药食同养”是指食物与药物的应用皆由同一理论指导,也就是“药食同理”。中医养生提倡“药补不如食补”。动静互涵运动和静养是中国传统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运动能锻炼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能促进新陈代谢以增强体质,并能防止早衰。但并不表示运动越多越好,运动量越大越好。中医养生学更强调静养的作用,认为躯体和思想的高度静止才是养生的根本大法,以静养生的原则更符合人体生命的内在规律。我国的老庄道家以及后来的道教都主张以静养为主。正气为本保养正气,就是保养精、气、神这人身的“三宝”。“三宝”的根本在于保护脾肾。肾为先天之本,内蕴元阴元阳,是人体阴阳之根本。肾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关系极为密切。若肾精充沛,内则五脏安和,外则肌肤润泽,容颜焕发,耳聪目明。所以,肾气旺盛,人就不易衰老。而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水谷之海,是气血生化之源。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气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于脾胃。所以,脾胃强弱也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因此无论是调理肾元还是顾护脾胃,两者应是并行不悖、相得益彰。平衡阴阳体内阴阳平衡,守其中正,保其冲和,则可健康长寿。辨证施养辩证施养的突出环节就是所谓的“三因治宜”——因时、因人、因地制宜。意思是掌握适度,注意调节,方才是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