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经典著作〈横帝内经)就提出了“人以天地之气 生,四时之法成”的论述,这句话说明了人与自然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气候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深远的。我国中医认为,如气候变化异常,超出了人体 调节功能的能力,或因人体调节功能失常,不能适时调节时,就会引发疾病。我们知道,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是有周期性的:春生、夏长、秋收、冬 藏。四季交替变化不应太强烈,如果该冷不冷,该热不热或温差变化突然, 都容易导致人体调节不及时,从而诱发疾病,尤其是儿童、老人及体弱者, 更要多注意换季时的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以防疾病侵袭。
怎样 顺应四时以养生?
《内经》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够掌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这是顺应天时的养生法则,也能明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道理。养生最重要的是养护精气。
春季养生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万物复苏,自然界生机勃勃,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天人体阳气生发,气血流畅,肝气舒展,肌肤润泽,腠理开疏,这是人体适应气候变化的反应。春天夜间缩短,白昼渐长,此时在起居方面应夜卧早起,到户外活动,放松全身,慢步缓行,锻炼身体,以适应春天的生机而养生。
春季乍暖还寒,人体阳气未充,故衣着增减要适宜。肝胆之气旺于春,喜条达而恶郁结,春季应当充分利用大好春光邀朋郊游,探春踏青,以舒展肝气,焕发精神。
夏季养生夏天是热盛季节,火气主于夏。盛夏骄阳似火,天气酷热,万物生长繁茂,地面郁郁葱葱。此季人身阳气最盛,阴气相对不足。
由于腠理疏泄,因而汗出较多,故心气易于亏耗。夏天白昼最长,黑夜最短。起居宜早起,以受晴朗之气,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晚些人睡,以顺应阴气的不足。夏季多阳光,古人要求要“无厌于日”,顺应阳气活动而适度劳作,减少晚间之事。但是,中午气温过高,应安排好午休,以消除疲劳。
夏天应穿薄而透气良好的衣服,勤洗勤换,但也不能赤身裸体,以防阳光直接照射皮肤而中暑。炎夏时节,居室宜通风、宽敞,注意防暑降温。纳凉要防中风和虫咬,古人有训示:“夏月天暑地热,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纳凉,以防贼风中人。”
秋季养生秋三月为肺气旺盛之时,肺主肃降,肌肤腠理渐闭,汗出减少,以帮助护阴保津,收敛阳气,作好入冬御寒准备。
入秋后,白昼渐短,晚间气凉,起居宜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又宜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古人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入秋后加衣不要过早、过多,要适当减缓添衣的速度,让机体经受凉气的锻炼,增强耐寒能力。秋天风清气凉,宜登高远眺,长啸高歌,以舒肺气。
登高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肌肉的耐久力和神经系
统的灵敏性,特别登山运动,能使肺通气量、肺活量增加,脑血流量增加,血
糖轻度下降,无疑都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
冬季养生冬三月,自然界阴闭阳藏,冰天雪地,叶木枯槁,虫蛇潜藏。
人体阳气也潜藏于内,阴精充盈,这是人体顺应自然的“养藏之道”。
冬季养
生,要注意保护阳气。冬季昼短而夜长,起居作息应顺应养精固阳的需要。
宜早睡迟起,着衣宜温暖,慎避风寒。冬季是体格锻炼的最佳季节,可适当
加大活动量,使人气血流畅,是御寒保暖的积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