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养生知识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热衷听所谓的养生保健讲座?

2021年08月13日 14:12:4058

老年多病,这是自然规律,那些搞养生保健讲座的人,抓住了老年病的特点,当然,一些有良知的“教授”确实给老人传授了保健常识,大部份“教授”把老年病夸大宣传,其目的就是要推销高价保健品。

老年群体有个通病,叫跟着感觉走,一经忽悠,白水和面粉胶囊吃下去都感觉有效果,一传十,十传百,都夸这保健品好,(花了几千元买的东西不好这不丢面子吗),所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就喜欢去听讲座了,大多数还给点小恩小惠,几个鸡蛋或一样根本用不上的小东西。

养生保健讲座必须是正规部门举办的,不带有销售任何产品的,否则,就是诈骗老年人的。

老年人要擦亮眼晴,谨防上当。

养生知识,很多人都在传各种版本的,你怎么看?

不管怎么看,有些东西是固定的,比方说三餐要规律营养要搭配比方说早睡早起还要做运动,比方说少吃油腻辛辣等等等等,基本上所有的养生知识都会说这些,

人60多岁是不是每年需要冲2次血管?冲血管对不对?

天气逐渐转凉,已经进入深秋季节了,很多老年人又要去医院输液“通血管”了。人到老年,确实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年龄段,但真的需要每年输输液,通通血管吗?虽然辟谣过很多次了,但今天还是忍不住要说一说。

每次谈这个问题,都会有很多人在后面留言,如果是脑梗了,不输液,难道等着吗?如果输液不能通血管,为什么心血管急症住院的时候,医生都给输液?我们这里谈到的输液通血管的问题,并非是因为相关病症入院治疗的通血管,而是在没有相关病症,甚至连心血管疾病高危都算不上的情况下,去输液通血管的情况,而且有一部分朋友笃信这样一个道理,每年输两次液,通通血管,会管用一整年,但这种做法是不靠谱的。

在这些输液通血管的情况里,有一种是要求直接输氯化钠或葡萄糖的液体,而不加任何药物,有一种观点认为,通过输液,可以稀释血液,改善血液黏稠,降低血液黏稠带来的心血管风险,但实际上,人体的血容量是相对稳定的,进入人体的输液,会很快吸收代谢,并不会起到长期的“稀释”血液的作用。而即使是所谓的血液粘稠的这个概念,临床上也是很好谈及的,对于心血管疾病风险,我们更注重的是血脂血糖血压等方面的情况,虽然血脂高确实会使血液变得黏稠,但输液并不能起到降血脂的作用,又如何能稀释血液,改变血液黏稠的问题呢?

还有一种所谓的输液“通血管”,会在输液里加入一些各种各样的“药物”,这些药物有一定的“活血”作用,而需要明白的是,任何药物都有它的作用周期,输液进入人体,且不说这药物好不好,行不行,能不能活血或抗血栓,但并不可能达到输一次液,管用半年的效果,药物会很快在血液循环中被代谢掉,即使当时几天起效,也不会一直起效,而且这个药物还不一定有用。

还要谈到的一点就是,没有什么事就输液,通血管预防血栓不会有什么效果,但输液的风险确实存在的,静脉输液这样的给药手段和治疗手段,通常被用在急性病症的治疗和口服无法给药的患者情况身上,而本来没有需要输液的问题,而去输液的情况,输液的获益未得到,但却有出现热源反应、过敏反应,输液,穿刺引起的静脉炎等多种健康风险,为了一个并不存在的健康获益,去做一件可能引起多方面健康风险的事儿,真不知道这样做到底是为了健康,还是为了不健康?

对于一些坚信输液能通血管的朋友,可以明确的告诉到家,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发展,每年世界各国的各个医学权威组织都会发布一些相关的医学指南,到目前为止,可以负责任的说,没有任何权威的心血管指南指出,可以通过每年输两次液的方式来进行血栓,卒中的预防,为什么没有,因为这本来就不是一种靠谱的医疗手段!

因此,冬季来临,想要做好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输液通血管是没有必要的,但做好三高的控制,生活上保持加快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饮食,合理运动,心态上保持乐观平和,注意保暖,调理好生活,注意好相关疾病风险的控制和改善,才是真正的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正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