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中医爱好者如何学中医呢?其实这个提法并不十分准确,对中医丝豪不了解,怎么能算得上是中医爱好者呢?
零基础学中医就要从零开始,从气、阴阳五行学起,对中医的今生来世有一个了解;从中医学基础读起,然后才是经典,比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等等。
零基础学习中医首先必须打好扎实的基础,切忌囫囵吞枣,好高骛远,没有学会爬就去跑。现在有许多实用中医爱好者,不懂八纲辩证,不懂望闻问切,不懂脏腑传变,更不懂经络,西医诊断,套用网上方剂治病,其危害不言而愈。
如果是叶公好龙的爱好,你学学就好,权做消磨时光,切忌不可以开方用药,即不可以用人,最好也不要用己。
现在很多人诟病中医执业执证,大多是一些所谓的民间高手,自认为有了所谓的祖传绝技,其实偏方,秘方还是要小心使用。不要忘了中医讲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中医讲一人一方;中医讲随症加减,中医讲…千人一方不是中医,也不是真正的中医爱好者。
我们要敬畏生命,中医的发杨光大需要那些真正的孜孜不倦的人。
中医养生学的要求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养生之道就是保养生命的道理与方法。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理以及益寿延年的原则与理论的一门学科,其学说科学实用,是中国医药文化之精粹。 中医养生之道的特点 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 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保生等。摄生即摄纳生命,是说自己的寿命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注意养生,便可长寿,“度百岁而去,终其天年”。如果不注意养生,就会“半百而衰,夭折而去”。人的寿命是有极限的,这是自然规律。中医养生顺应规律,追求长寿但不追求长生不老。 强调精神方面的养生 中医认为,人的情志即精神世界是非常重要的。精神的调养是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避免不良精神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是中医养生遵循的原则之一。《黄帝内经》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志意和”与人群中个体的气质、性别、年龄、经历、文化思想修养等密切相关。人们应善于自我心理调摄,消除不良刺激,保持良好心态。 主张房事有度中医认为性生活是先天赋予人类的本能,是种族延续所必须的。适度的性生活,有利于个人健康,对民族的繁衍、社会和家庭的安定和睦都有重要意义。但不主张纵欲,认为房事过度伤肾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