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日常养生

碗托店名? 碗托别称?

2023年09月11日 03:50:581

碗托店名?

可以用《一碗定江山》

碗托又叫碗坨,是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的传统面食小吃,由石勒发明于西晋初年,是用荞面加热熬成粥糊状制成的,方言里又叫做“碗凸、碗托、碗坨、碗脱、碗团”。食用时,浇上醋、蒜、秘制油辣椒,再将它用小刀划开即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太后西逃西安途经平遥时,品尝这种食品后,赞不绝口。当场赐予重赏。于是,碗托名声大振,成为一种地方名吃。

碗托别称?

碗托,又名“碗秃子”“灌肠”,是山西的又一风味小吃。分白面碗托和荞面碗托,以特殊的加工方法蒸制而成。

碗托做法?

碗托的家常做法如下:

主料:荞麦面150克。

辅料:食盐适量、大蒜3瓣、黄瓜1根、青尖椒2个、芝麻酱2茶匙、生抽适量、香醋适量、香油适量。

1、荞麦面中加入食盐混合均匀,加入清水顺一个方向搅拌。

2、搅拌成糊状静置几分钟(面糊浓稠程度提起筷子呈顺滑线状即好)。

3、静置好的荞麦面糊倒入浅盘中(150克荞麦粉可以做2份)。

4、放入蒸锅,大火上汽后中火蒸20分钟。

5、蒸好的碗托取出自然晾凉。

6、晾凉后倒扣出来切成菱形块。

7、准备些配菜。黄瓜拍散切块,小尖椒切小圈。

8、大蒜压成蒜泥。

9、芝麻酱中加入少许食盐、生抽、香醋、香油,然后一点点加入白开水调成顺滑状。

10、切好的碗托和黄瓜、尖椒圈、和调好的芝麻酱、蒜末一起放入碗中,吃时拌匀。

11、喜欢辣最后再浇入1勺辣椒油即可。

碗团和碗托区别?

是一个东西,只是叫法不同。

碗团是流传千年位于山西省柳林县的传统面食小吃,在方言里又叫做“碗凸、碗托、碗坨、碗脱”,晋中一带也被称为“灌肠”。碗团是用荞面同水揉到一块儿,加热熬成粥糊状,晾凉以后即成

荞麦碗托的做法,荞麦碗托怎么做好吃,荞麦碗托的家常?

步骤/方式1

将荞麦面粉中加入2克盐,600克凉水,分次少量的加入到面粉中,边加边用筷子搅拌

步骤/方式2

搅到面抱成团没有干面粉的时候,停止加水,然后顺一个方向再次的搅拌面团,大约十分钟左右,一直搅,搅到面团充分的吸收了水分,变得光滑细腻,就可以了,这样做出来的碗托比较筋道。

步骤/方式3

接下来再继续加水,同样的分次少量的加,每次等前面加的水,被完全吸收了之后,再进行加水,这样可以方便我们观察面糊的状态

步骤/方式4

600克水全部加完以后,用勺子舀起一勺,从高处向下倒,可以滴落呈现一条直线,这样状态就可以了

步骤/方式5

将碟子(家庭蒸的话选择宽口浅盘,这样更加容易蒸熟)里面刷上油,舀上面糊

步骤/方式6

冷水上锅,水开上汽算时间蒸十五分钟(时间的话可以灵活掌握,因为蒸的大小厚度不一,时间也可以增减)

步骤/方式7

接下来我们调一个吃碗托的料汁,将碗中放入蒜泥,辣椒面,白芝麻,葱花

步骤/方式8

把油烧到冒烟,泼在上面,搅拌均匀

步骤/方式9

然后加入少许盐,鸡精,味极鲜酱油,醋,蚝油搅拌均匀调成料汁备用

步骤/方式10

碗托蒸好之后晾凉,用工具将它刮下来

步骤/方式11

切成条,切的时候,刀上可以沾些水,防止切的时候粘刀

步骤/方式12

将切好的荞麦面碗托放入盘中,放入黄瓜丝,浇上刚才调的料汁,感觉粘的话可以再加入少许纯净水

步骤/方式13

搅拌均匀之后就可以开吃啦

碗托的热量?

碗托由于地区不一样,它的热量也略有所不同,普通的碗托一克的热量是7一8大卡,每100克碗托热量应该是78一88大卡。

小米碗托做法?

食材:荞麦粉、清水。

2.荞麦粉中一点点加入清水搅拌。

3.搅拌至稠滑没有颗粒,用筷子挑起面糊能成一条细线快速滑落即好。

4.碗中刷一层食用油,倒入调好的调荞麦面糊。

5.放入蒸锅,上汽后蒸10分钟关火。

6.蒸好的荞麦碗砣自然放凉。用勺子在边上滑一圈就能轻松取出。

7.取出后在倒扣在碗中,用刀子划成菱形块。

8.取一碗,放入两勺芝麻酱、少许食盐和味精,加入香油调匀。

9.加入一些香醋调匀。

10.大蒜切末

11.调好的芝麻酱直接浇在划呈菱形的荞麦碗砣中。

12.加入芝麻酱的荞麦碗砣中加入大蒜末。加入红油即可。

13.做好的荞麦碗砣,筋道滑爽。

绥德碗托做法?

用料:碗托500克、盐、鸡精、生抽、熟芝麻、白醋、蒜、韭菜、青椒丁。

做法:

1.准备食材(碗托一个)。

2.紧着刀能切多薄切多薄。

3.青椒切丁,蒜捣成蒜泥,小碗里加入生抽,白醋,鸡精,盐调成汤汁。盆里放入少量青椒丁和干辣椒面。

4.锅里坐油烧热,浇在辣椒面上。

5.把调好的汁倒入盆里,撒入适量熟芝麻。

6.搅拌均匀盛盘。

7.妥妥的,吃吧!

柳林碗托做法?

1.荞面5勺入盆,加多半勺白面粉,混合。

2.准备一块去皮生姜,切沫倒入。

3.入盆,依次加入荞面,白面,生姜沫,盐。

4.开始和面,从开始和面到最后的面糊,都只能用1:3.5比例量好的水。水不能加得多,慢慢加入把粉拌成小块儿后揉好。

5.和好面后开始用手蘸一下水然后继续用蘸了水的湿手揉面,目的是慢慢让渗入面团水,这样慢慢入水多揉出来后才能劲道,用蘸了水的揉开始揉面,等面很快吸收了水分后继续蘸湿手揉,第二次重复,这样重复,湿手揉面,吸收完后继续蘸湿手重复揉,等重复到第六次至八次左右时,硬面团已经开始发软。边揉边加水搅。

6.经过很多个程序的反复后,等把准备好的水倒完时发现勺子上能挂住薄薄的一层面糊时说明已经做好了。

7.舀面糊入碗,盖住锅盖中到大火蒸40分钟,注意要加足水,因为这个阶段尽量不要掀盖。

8.这个期间,做辣椒油,准备三四瓣大蒜切沫儿,给容器里放一定量的辣椒面,然后辣椒面上加一勺花椒粉,锅里入稍微多一些油,油温微微热时就把蒜沫加进去,同时再撒一小把生芝麻,等芝麻和蒜沫儿微黄时关火,趁热把蒜、芝麻油倒入辣椒花椒粉中。

9.这时四十分钟到了,掀盖可以看到每只碗里面团发涨大很多,鼓鼓的,掀起一块,里面虚软,就是熟啦。一块儿放入小碗,用筷子拧到面团光滑了就好,然后慢慢推开抹平。

10.放入辣椒油和醋,可以划开吃,还可以切条儿当凉菜吃。

驴肉碗托做法?

    府谷最好吃的驴肉碗托,非麻镇杨氏驴肉碗托莫属。他叫杨存旺,64岁的老人,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卖碗托,最初,他是从老丈人那里学到了做碗托的手艺。他也是第一个在麻镇做碗托生意的人。

府谷的冬天,早晨6点,天气昏暗。但是老杨和他的儿子,孙女婿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制作碗托之前,杨家三代人已经进行了分工。老杨负责加工荞面糁子,剩下工序由老杨的儿子和他的孙女婿负责完成。老杨把前一天用温水泡好的荞面糁子用手揣几下,然后把这些糁子舀入研磨机中,不一会儿,一大盆荞面就加工成糊状。

然后老杨的儿子和孙女婿将荞面糊过滤,筛掉荞面里的残渣。然后将荞面糊舀入老碗中,放入已烧开的大铁锅中。锅中可以摆放三层老碗,一层和一层之间交叉,大约可以放20个老碗。把老碗放好后,盖上锅蒸煮。约10分钟之后,对碗托进行搅拌。然后再盖上锅盖,再蒸10分钟左右就可以出锅。出锅后,让碗托进行冷却。冷却到有一定韧性后,用小刀打成小块就可以直接享用。

要想让碗托的味道鲜美,还需要加入府谷人称之为“蘸汤”的佐料。主要的成份有“醋、芝麻、辣椒油、蒜泥、香油等,这些配料都是结合大众的口味调制而成的。再加入煮熟的驴肉,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美味----驴肉碗托。

说起做驴肉,老杨可是老行家。在选驴时,要选择府谷本地“农专驴”,也就是专门从事农业劳动的驴。因为这种驴肉肉质鲜嫩,精瘦肉多,口感更佳”。

在制作驴肉时,首先要将驴肉切大块,放入精盐,在大铁锅里熬煮3-4小时后出锅,再加入杨家秘制的调料,就制成秘制卤驴肉。卤驴肉色泽酱红,软烂糯口,鲜嫩味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