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日常养生

养身方法有哪些?

2021年04月24日 19:40:2082编辑

夏日高温天气容易使人出汗,经常使人感到口干,乏力,容易疲惫。专家认为,这由气虚和阴虚所致。夏日人体出汗增多,气随汗脱,容易致人气虚。受凉热积,过分疲劳,则容易阴虚。中医认为,夏日应该多选择些补气的食品滋阴补气。 专家指出,对于气虚体质者,可以通过饮食的方法进行调养。选择补气的食品,如小米、粳米、糯米、莜麦、扁豆、菜花、胡萝卜、香菇、豆腐、马铃薯、红薯、牛肉、兔肉、猪肚、鸡肉、鸡蛋、鲢鱼、黄鱼、比目鱼等。这些食物有很好的健脾益气的作用,但食用的量不可过多,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餐,也可以配合药膳,效果会更好。 对于阴虚者,应少吃刺激性食品,饮食宜清淡,少饮酒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同时保持心情舒畅,生活有规律。但是不可盲目服药,随意进补,以免引起不良后果。专家建议,可以多从日常饮食中注意补气滋阴去火。记者特邀一些中医专家,提供以下一些补气滋阴去火的食方。 生津补气人参茶 人参和麦冬,略为浸泡汤水中1小时,将人参取出切细片后加水4-6杯,放入锅中煮至半杯,略冷,滤去渣,倒入瓶中冷后当茶饮。 ●功效:人参补气,麦冬也补气,是适合热燥性者之补气药材。人参主根甘醇,麦冬滋阴生津,两者配合可生津补气。夏日有皮肤化脓者则可以参须10克,瘦猪里脊肉,炖食,每日喝汤吃肉,可即改善。 人参大枣粥 人参6克,大枣5枚,大米60克加水熬成粥。在制作时,大枣应去掉核,以防人在食用时误吞而发生意外,与人参同煮。 ●功效:经常食用此粥可补中益气,尤其适合脾胃虚诸症,是很好的药膳。 金沙玉米粥 玉米粒80克,糯米40克,红沙糖40克 (玉米和糯米要用清水浸泡2个小时),加水适量,用大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煮至软熟,加入糖再煮5分钟即可。 ●功效:玉米中含有抗氧化剂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所以,此粥对气虚体弱者强身健体有好处。 山药桂圆粥 山药100克,桂圆肉15克,荔枝肉3个,五味子3克,白糖适量。把山药去皮切成薄片。将山药片、桂圆、荔枝肉、五味子同煮,煮好后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此粥可补中益气、益肺固精、壮筋强骨、生长肌肉。山药中含有淀粉酶等营养成分,对气虚体质者颇有益处。

养生之道与养生之术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养生之道等同于养生之术,其实不然。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 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 顺其自然: 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在养生的过程中,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性。正如《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形神兼养: 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正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动静结合: 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但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 审因施养: 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正所谓“审因施养”和“辨证施养”。 而“养生之术”则是要求在养生之道的指导下,方能实施。其内容囊括了以下七方面: 神养: 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内容。 行为养: 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 气养: 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形养: 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及体育健身活动。多融合了医学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食养: 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应人群也较多。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药养: 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因此,中医常有“药膳”之说。 术养: 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法进行养生。主要涉及医药文化。 总之,养生的特点就是要强调在养生之道和养生之术基础上的“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性。例如,甲需要重点形体养护;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精神等,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形体锻炼或一律改变某种饮食结构,或一律静坐练习气功就不一定符合每个人的养生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