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背拳口诀?
一挒二缠三冲拳,推胸掌法彼难还;
彼若外扶进瓜去,按耳扫脚要连环;
拿硬捉兔硬开弓,下海擒龙走阴风;
迎门一踩手法精,饿马提铃足下行;
泥里拔葱在下行,左右使用抹眉红;
连环掌法连环用,白虎洗脸左右攻;
风魔扫秦下用腿,按手红拳势法能;
野马分鬃双手用,卧弓射虎助下行;
通背拳和劈挂拳区别?
通背拳脱胎于形意拳,劈卦拳脱胎于八卦掌
通背拳的发力技法是以直线运行引导整合其他劲道打出招法,劈挂掌拳是以腰力带的横劲引导整合打出招法,
通背是松沉像甩鞭,劈挂更像是蜡杆棍棍子一面展放甩出来,所以披劈挂更接近外练,通背接近内练
劈挂拳与通背拳区别?
前者以手掌对敌,后者以手臂对敌
风云拳掌腿口诀?
天霜拳,马荣成的武侠漫画作品《风云》中秦霜的成名绝学,一共有十四式。
第一式【霜风扑面】 天霜拳入门招式,用以积累霜气
第二式【霜寒抱月】(克:翻云覆雨)
第三式【霜结中霄】 在霜结的雾气中隐藏身姿攻其不备
第四式【霜雪纷飞】 拳带扭紧,力透人骨,中者筋骨立断(克:排山倒海)
第五式【霜冷长河】(克:殃云天降)
第六式【霜痕累累】 以至寒之霜拳疯狂攻向敌人,中者必定伤痕累累
第七式【霜凝见拙】 此招精妙之处乃是承接霜痕累累所出,使敌人伤处冰封,关节僵硬,任人宰割
第八式【傲雪凌霜】 最强的一式,寒气逼人
第九式【霜绝天下】 从冰炎中领悟出的最后杀招,以冰炎配合天霜拳惊天动地的霜绝天下
原本共有十四式,但因为雄霸在传授的时候,为提防秦霜风云他们,所以有所保留。只传八式,第九式是秦霜自己悟出。
排云掌:使用者步惊云
第一式流水行云,此招威力小,招式平平无奇,但却有如细水长流,绵绵不绝。
第二式披云戴月,此招是守招,将气劲外发,形成外甲,把对方力量尽数卸去,身法缥缈不定,怪异非常。临场对阵,一味退守也不能全身而退,时日而久,必败无疑!故只能危机关头使用。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不留破绽,自然就不用再守。
第三式翻云覆雨,反覆无定,似虚还实。时重时轻,专攻头部。中招者轻则昏迷,重则痴呆,死前往往出现极乐幻境,但极乐之时,正是西去之刻!此掌极讲求用者定心,否则必堕梦幻极乐,不能自拔,和受者同一下场。
第四式排山倒海,此招威力大增,招式一经催动就不能停止,气势一时无两。内力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有如大风大浪,让人心血激荡不已,磅礴的掌力摧心裂肺,只能全部使出使尽,所以务必谨慎使用,无谓伤人伤己。 切记施展此招时凡事不可太尽,凡事太尽,势必早尽!
第五式乌云蔽日,鬼哭神号,风声鹤唳。气劲汇集成乌云,遮挡对方光线。自身与黑暗融为一体,神出鬼没。近身杀敌而不动声色。
第六式重云深锁,掌一出,周围气劲全无,只有窒息安静,万物不动,心也不动。静,一切都静。环绕的只有死亡,一种不能呼吸的沉重。此招先摧心,后摧身!
第七式撕天排云,非断肠人不能领悟此掌威力,蛮横霸道,没有常理,失去理智,只有杀一个念头,恨不得摧毁眼前所有一切,威力最大的不是掌力,而是那股同归于尽的决心,和那颗死了的心.冰冷无情!
第八式云海波涛,气吞天下,包容力大,威力震荡无边。能吸尽来袭一切招数气劲,纳为自用,再配合自身全数打出。对方若想致你于死地,受到的伤害就加倍叠加!气守丹田,抱元归一,爱护己身是此招关键。
第九式变云无定,此招威力不定,视使用者心中所定,越确定者威力越小,由于不能确定,心中思绪凌乱,言行举止必定不能集中,趁着万千念头,内力充盈全身,这掌打出,八方十面分散而出,无论身处何处,都不能躲过。快而凌乱,一掌中,全招中!但如果这招掌握不好,会给内力反噬,也由于使用者乱而出招,唯恐会伤害无辜。
第十式殃云天降,此招从上而下,铺天盖地,浓厚的黑云窒息四方,此招需用道具,披风为佳。披风能挡出招手势,去路,令人无从知道真正的意图,就算披风被破,真正的掌也同时中的!要用这一掌,必心中悲苦,如黑云笼罩,面目不动,由于披风挡别人的同时,也挡住了自己,所以定要一击即中,也容易错杀好人!此招慎用!
第十一式云莱仙境,此招雾气浓重,无边无际,让人堕进梦中,如堕仙境,但往往好到尽头终变坏,这一掌使出,对方死了还可能不知道,可能还带着微笑。
第十二式愁云惨淡,此招威力最大,也用力甚巨,非一般人所用。吾一生中从未施展过此招,只因此招乃猛烈杀招,所以吾并未将其刻在石壁之上。
学得排云掌之人务必要有慈悲之心,只因排云掌威力太过猛烈巨大。
风神腿:使用者聂风
第一式 “捕风捉影”→ 以轻功身法为主,乃风神腿法中之入门精要,练成此式者速度无影快若流星。
第二式 “风中劲草”→ 不仅以绝快之速攻向敌人,更有巨大的劲道,伤害巨大。
第三式 “暴雨狂风”→ 腿点如暴雨般倾泻,腿势如狂风般猛烈,这就是暴雨狂风之绝。
第四式 “雷厉风行”→ 力道如雷,腿快如风,难有人与之抗衡。
第五式 “风卷楼残”→ 身形急速旋转,带起周遭一切物体,向对方猛攻。
第六式 “神风怒嚎”→ 神风之怒,无人可挡。
其他:《风云》第二部中,聂风精研风神腿,将“捕风捉影”发扬到极致,速度更快,更令人难以捉摸,称为“步风足影”。
成语什么拳什么掌?
成语什么拳什么掌 :摩拳擦掌、磨拳擦掌、擦拳抹掌、握拳透掌摩拳擦掌 【近义】跃跃欲试【反义】按兵不动【释义】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俺可也~,行行里按不住莽撞心头气。”【用例】这是第一次出马,人们都~,心里突突跳着准备战斗。(梁斌《红旗谱》四十八)
洪洞通背拳口诀?
单套练习
1. 懒扎衣起势
2. 高四平
3. 罗汉降龙
4. 智法送书
5. 下扎势
6. 拿鹰捉兔
7. 斩脚
8. 当头炮
9. 双架梁
10. 双按跌
11. 秦王拔剑
12. 玉龙盘柱
13. 垛子脚
14. 朝阳起鼓
15. 金鸡独立
16. 五指转换
17. 右搭袖
18. 仙人捧盘
19. 满天星收势
对打套路
1. 甲乙懒扎衣起势
2. 甲乙高四平
3. 甲罗汉降龙、乙秦王拔剑
4. 甲智法送书 、乙玉龙盘柱
5. 乙垛子脚、甲下扎势
6. 乙朝阳起鼓、甲拿鹰捉兔
7. 甲斩脚、乙金鸡独立
8. 甲当头炮、乙五指转换
9. 乙右搭袖、甲双架梁
10. 甲双按跌、乙仙人捧盘
11. 乙罗汉降龙、甲秦王拔剑
12.乙智法送书 、甲玉龙盘柱
13. 甲垛子脚、乙下扎势
14. 甲朝阳起鼓、乙拿鹰捉兔
15. 乙斩脚、甲金鸡独立
16. 乙当头炮、甲五指转换
17. 甲右搭袖、乙双架梁
18. 乙双按跌、甲仙人捧盘
19. 甲乙满天星收势
通背拳大师名单?
一代----祁信(道光年间——光绪十六年)
二代----祁太昌(光绪二十一年)、陈庆、黄九、李忠
三代----祁顺、李庆海、崔敬、王占春、张玉春、栾和修、许天河、全禄、穆同喜
四代----
刘智、刘月亭、田瑞清、刘彭、贾文、靳晓轩、修剑痴 高占鳌、王荣标、许让、张策、谭武瑞、余振江
五代----胡悦昙、杨桂林、陈天祥、张圣武、崔树桂、李万春、沈友三、马占山、修晓霞、高绍先、王久经、成传锐、韩鹏跃、于少亭、林道生、王耀亭、刘伯秧、沙国政、王子和、王霞林、王树章、吴图南
六代----王长顺、王学义、白占魁、闫子奇、李增普、李明章、张国光、张国彪、陈才元、林道功、季玉林、林植元、贺国栋、梁学功、程德焜、蔡敏、翟志安、翟景龙、穆百川、藏春江、魏庆祥、魏宝成
七代----王晓东、李铭晏、李凤澡、高飞、韩宝轩.
马氏通背拳?
是一个近百年来以兼收并蓄为宗旨逐步发展起来的武术门类。它发源于清代末年,成熟于民国初年,近代著名武术家、教育家马凤图先生对其进行了系统整理与继承,确定了“通神达化、备万贯一、理象会通、体用俱备”为核心思想的武学理念,坚持“融通兼备”的武术思想,并不断对通备加以宏廓和熔铸,从而在理论与技术上形成了一个综合性质的完整体系,即“马氏通备武艺体系”,或称为“马氏通备武学”。
这个体系继承了明清以来许多古典兵器技法的精萃,在技术上和理论上都极具特色,保存了许多稀有的古典武艺内容。最具代表的是陆合大枪、双手刀剑法、风磨棍三大系列,此外还有劈挂刀、昆吾剑、鞭杆等同样源远流长的古典武艺珍品。拳术方面,它以劈挂与八极的结合为基础,又陆续吸纳翻子、戳脚、太祖、螗螂等多种拳法,创造出以“刚柔相济,长短兼容”为理论指导的“通备劲”,形成“气势雄峻,身法矫健,劲力通透,打手洗练”的通备风格,
大连通背拳排名?
顾文山2012年3月5日 - 来到大连。 19岁 拜于大连白猿门通背拳刘恩泉门下,苦练10年,终得真传。 40余岁 与王朝一、石曰华、王连元并称为大连“四大金刚”。
通背拳基础教学?
1.单摇背——四六步站好,左手掌向前平伸,高与肩平,手心向下,目视前方。右臂以肩为中心作圆运动,前后每次各转二十转,然后左右交换、动作相同。注意要点:抡臂时应使抡的手超过平伸手臂,使之形成探臂送肩,但腰胯应自然放松,不可过于向前。
2.阴阳(鸳鸯)膀子——四六步站好,双臂向前平伸与肩平,掌心相对。双臂均以肩为轴心,一反一正做前后抡臂圆运动。目视前方。每组二十次,然后反向练习。要求注意松肩和肩部换梁。
3.后拉膀子——四六步站好,双手自然下垂,手心在体两侧相对,然后两臂做前后摆动,前臂高与肩平、不可过肩,后手应用力抬起后振;同时沉肩、松背。两眼目视前方。
4.马步抡背——马步站立,两手自然下垂,手心向后。双臂以肩为轴由左至右,同时在面前做抡圆转动。要求两臂自然伸直,转至上方是掌心向前,眼随手转。每转动二十圈后,反向重复练习。
5.扔引手——四六步站好,双手成掌自然放松,右手自胸口前从下而上向前扔出。目视前手。同时左臂由下而上曲肘,将左手扔至脑后背颈之间。如此两手交替进行。
6.抖膀子——四六步站好,右手变扣拳,左手变掌,右拳自肋下提起,由胸部向前抖出与肩平;左掌作为护手置于右臂肘关节部位。右拳到点后变刁掳手,收回至胸前;左掌提至胸前打出。目视前方。右拳收回至胸前,变护手掌。每组二十次。
7.固丹田——高马步站立,两手自然下垂,一手为圆拳,一手为掌,用腰带动两臂前后摆动,前掌击打丹田,后手用拳背击打肾俞。用力不宜过重,应逐渐加重。两手交替进行,目平视。每组二十次。
8.放松膀子——高马步站立,两臂自然下垂,屈膝下蹲,双脚掌着地,后脚跟抬起,双手同时自下向上做捧水动作,举过头顶后两足同时下落振动,双手放松也随之抖动,用力不可过急、过猛。每组二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