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推荐养生

东安鸡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3年03月20日 20:18:591

东安鸡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安鸡美食文化旅游日17日在湖南永州东安县开幕。期间,由1001名厨师现场烹饪的“世界最大东安鸡宴”火爆亮相,并通过世界纪录协会认证官现场认证。湖南省湘菜产业促进会向东安县授予了“湘菜之首―东安鸡”的匾牌。

东安鸡因产于东安而得名,又名“醋鸡”,始于唐朝。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中国曾用这道湘菜招待他。席间,东安鸡香浓气醇、肉嫩骨脆、酸里有凉、辣而不涩的特点,令在座宾客胃口大开、赞不绝口。自此,东安鸡的美味不胫而走、名扬四海,被列为国宴菜谱之一、八大湘菜之首。《东安鸡制作技艺》也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为快速提升东安旅游知名度,通过东安鸡做大做强东安旅游品牌,推动全县旅游业发展,东安县举办了此次美食文化旅游日活动,主题是“共享东安美食、助推产业发展、聚力脱贫攻坚”。

当天,在设计成公鸡造型的广场上,1001名厨师摆开阵势,将早已准备好的东安鸡食材及配料切块、切片、切丝。胸有成竹的主厨们一边掌控火候,一边大勺翻炒。顷刻间,401份色香味全的东安鸡展现在众人面前。

东安鸡亮相。东安县供图 此时,品尝区的一万余名“吃货”早已按捺不住,拿起筷子一尝为快,称赞声不绝于耳。最后,经世界纪录协会认证,东安创下了“世界最大东安鸡宴”的世界纪录,并获得认证证书。

据悉,活动还开展了大胃王比赛、“鸡动人心?购创意”、“金鸡独立?战到底”、“闻鸡起跑?乐翻天”等系列体验活动,中间穿插的歌舞表演及答题抽奖节目,让游客在体验了东安美食的同时,还感受到了旅游的乐趣。

东安鸡,这道经典湘菜不仅拥有广大的“粉丝”,且正以美食产业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近年来,东安县将东安鸡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来抓,通过技术培训,定向扶持等方式,完善深加工、销售功能及配套设施,利用农村电商服务平台,推广“互联网+生态养殖+精准扶贫项目”模式发展东安鸡养殖产业,让贫困户增收有项目、脱贫有路子。

截至2016年底,东安县共培养东安鸡养殖大户360多家,养殖东安鸡1260万羽,已开发东安鸡产品12款,覆盖全县146个贫困村16652户贫困户,带动了餐饮、养殖、深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目前,东安县仅东安鸡项目贫困户年均增收1260元,东安鸡产业扶贫项目覆盖贫困比率达到100%,覆盖贫困户比率达到99.9%。

湖南东安醋鸡的历史由来是什么,正宗做法是什么?

西晋时期,一位厨师在做菜时错将陈醋以为是料酒,放入了鸡中,谁知味道十分鲜美,于是便有了东安醋鸡。它的正宗做法就是将鸡浸泡在醋中,然后烹饪。

东安鸡的发源地就在今天的湖南省东安县,它始于西晋,至今已有1000 多年历史。

西晋惠帝永熙元年(290 年)于应水(今东安县芦洪江)之滨设立县治,叫应阳县。县衙挂牌时,举行了隆重的庆典仪式,各乡户老都前来道贺。县令召来当地名厨掌勺,宴请宾客。按当时风俗,正规宴会上第五道菜是鸡肉,俗称“鸡开口”。

鸡肉一入口,宾客们感觉酸酸的辣辣的,胃口大开,完全不是往日的味道,人人赞不绝口。散席后,县令把厨师叫去,问他如何做出这样一道菜。厨师连忙跪地求饶:“大人恕罪!我不是故意的,我在烹饪时误把陈醋当料酒放了。

东安鸡的制作方法 主料:重约1000 克的鸡一只( 放养的青年母鸡或青年公鸡),宰杀去毛净膛。 配料:油、盐、料酒适量,米醋一两,花椒50 粒左右(去核拍碎或焙燥研成末)、鲜红辣椒2~ 3 两、生姜1 ~ 2 两。

制法: 1. 清煮:铁锅中放水1000 克左右(以能淹及鸡为准),放进整只鸡,盖锅清煮10 分钟左右(以达到七分熟为准)取出,汤水倒出备用。 2. 待鸡微冷后,将鸡切成若干块,最好按鸡纹路,以条切为好。

3. 调醋:将生姜(切成丝状)、红辣椒(切成条)、花椒、醋倒入碗内调和待用。 4. 锅内倒入适量油,将切好的鸡肉倒入热油锅里煸炒,先后倒入料酒、鸡汤水,盖锅焖至九成熟。 5. 淋汁:将制好的醋汁淋在鸡块上,边淋边炒,至鸡肉熟透出锅装碟即成。

西晋惠帝永熙元年(290 年)于应水(今东安县芦洪江)之滨设立县治,叫应阳县。县衙挂牌时,举行了隆重的庆典仪式,厨师做这道菜误把醋当料酒放了,就变成了这个样子。放进整只鸡,盖锅清煮,待鸡微冷后,将鸡切成若干块,调醋,锅内倒入适量油,将切好的鸡肉倒入热油锅里煸炒,最后淋汁。

永熙元年在应水之滨(今芦洪市)设立县治,叫应阳县。时任县令为新设立的县衙挂匾,举行隆重的庆典仪式,召集各乡父老前来祝贺,请当地名厨操刀把勺,大摆宴席。由于场面大、人员多,厨师在炒第五个菜――鸡肉时,一时性急,错把陈醋当料酒,发现后又立即加花椒、生姜除味,歪打正着,使这道菜不仅酸,而且辣,美味可口,受到了县令的嘉奖。“陈醋鸡”的做法从此就在民间传开了。

西晋惠帝永熙元年在应水之滨(今芦洪市)设立县治,叫应阳县。时任县令为新设立的县衙挂匾,举行隆重的庆典仪式,召集各乡父老前来祝贺,请当地名厨操刀把勺,大摆宴席。由于场面大、人员多,厨师在炒第五个菜――鸡肉时,一时性急,错把陈醋当料酒,发现后又立即加花椒、生姜除味,歪打正着,使这道菜不仅酸,而且辣,美味可口,受到了县令的嘉奖。“陈醋鸡”的做法从此就在民间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