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推荐养生

2020年冬至是哪一天农历几点几分?

2022年12月16日 20:10:152

一、2020年冬至是哪一天农历几点几分?

应该是北京时间2020年12月21日18:02:12后为2020年冬至日。

北京时间2020年冬至是2020年12月21日,阳历时刻是2020年12月21日18:02:12。阴历日期是冬月(小)初七星期一,开始时刻是2020年12月21日18:02,结束时刻是2021年1月5日11:23。

冬至有着祭祖的风俗,像我国南方沿海一带如粤西、潮汕、浙江部分地区延续祭祖的传统习俗。

二、2020年冬至是哪一天农历几点几分?

应该是北京时间2020年12月21日18:02:12后为2020年冬至日。

北京时间2020年冬至是2020年12月21日,阳历时刻是2020年12月21日18:02:12。阴历日期是冬月(小)初七星期一,开始时刻是2020年12月21日18:02,结束时刻是2021年1月5日11:23。

冬至有着祭祖的风俗,像我国南方沿海一带如粤西、潮汕、浙江部分地区延续祭祖的传统习俗。

三、2020年冬至是哪天

2020年冬至应该是在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农历是庚子鼠年十一月初七。

冬至逢壬数九:意思是说过了夏至节气后天气会一天天变热,由于每年三伏开始时间并不固定,人们就会根据夏至后农历第三个庚日作为三伏天的开始,即入伏时间。而到了冬至节气后,一般会从冬至后农历第一个壬日作为“数九天”开始时间。即冬至后第一个农历壬日开始,主要是因为古代认为“壬日”代表生发,也就是希望冬至阳生。例如今年冬至节气为12月22日,而第一个壬日则为12月31日,即农历腊月初六,壬寅日,要比常见第一种说法晚9天。

图片

从农历12月22日(或者12月23日,有少数年份是12月21日)开始“数九”了。冬至后的19-27天就是“三九”,而冬至后的28-36天是“四九”。农谚说“三九四九,冻死猪狗”,可见冬至之后的19天―36天的这18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因此今年最冷的时候是2020年1月9日-1月26日,这是今年最冷的一段时间,等到2020年3月11日出九以后,春天也就到了。

图片

2020年的春节是从2020年1月25日开始,到2020年2月8日结束。这个期间是处于“四九”到“六九”这段时间,但是大部分是在“五九”和“六九”期间,在“四九”仅有2天。,不过关于三九四九到底哪个更冷,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为各地的 气候条件不同。有些地方三九比四九冷,有些则是四九比三九冷。不过整体上,三九会更冷一些。

图片

农谚说“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而2020年的春节是在2020年的1月25日,这个时候正好是“四九”的尾巴上,已经过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了到了春节的时候,已经过了 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间了,再加上专家说今年是冷冬概率为零,因此可以预测2020年的春节期间是比较暖和的。

四、2020冬至是哪天开始 冬至是几月几日几分几秒2020

导读: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冬至节,古时候有着祭祖祭天的习俗,如今是我们讨论吃饺子还是汤圆的节日之一。每年冬至的时间不一样,那么2020冬至是哪天开始?冬至是几月几日几分几秒2020呢?和我一起去查询下吧。

2020冬至是12月21日18:02:12开始,农历时间是冬月(小)初七,星期一。

冬至,每年公历12月21-23日左右,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即为冬至节气。

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冬至,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对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冬至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约50%。

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并且从今天起开始“进九”。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

冬至的介绍

冬至过节开始于汉代,盛于唐宋,相传到现在,《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这一天是十分重视的,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人类的福气。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在这一天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在这一天官府成员都会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意味着这一天朝廷官员上下都是要休息的,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古人认为,随着冬至的即将到来,从这一天开始白天就回来时慢慢变长,夜晚就会开始慢慢变短,也就意味着春天就快要到来了。从地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冬至的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种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

这一天是北半球得到阳光最少的时间,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天达到最短,并且越往北白天就会越短。

冬至一般是每年阳历的12月21日左右,冬至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传统的庆祝方式。我国北方冬至的这一天都要吃饺子,而在南方则有吃汤圆的习俗,而在山东则有喝羊肉汤的习俗这寓意着驱寒保暖。各地庆祝方式虽然是不同的,但都大同小异,寓意也都是为了讨个好的彩头,日子会越来越好。

冬至这一天的风俗习惯

吃冬至肉

在中国的古代南方比较大户的人家冬至都要扫墓,扫墓之后会为同姓宗族的人分发“胙肉”。

分发时也有讲究,原则上按学历的高低来进行分发,学历越高的家庭则分到的“胙肉”越多,以示鼓励;而又格外照顾老人,如若家中有老人则按年龄的大小分发,年龄越大则分到的“胙肉”越多。

九九消寒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对冬至也是尤为的讲究,在冬至入九之后,文人和士大夫的这类人就会举办消九活动。所谓消九,就是相约好友者九人饮酒,桌上放九碟九碗,因九与酒同音,便有了九九消寒之意。

捏冻耳朵

其实这里的冻耳朵就是大多数人所说的饺子,冻耳朵是饺子的俗称。饺子的由来是古代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之后,回到故乡看到乡亲衣不蔽体饱受风寒,更甚者耳朵都被冻烂了,所以叫弟子将羊肉与一些驱寒药材处理之后,用面皮包成饺子模样,分发给乡亲食用。病愈之后的乡亲对此食物大为喜爱,故每逢冬至都争相模仿做着吃,并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