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这“一日三餐”,它不仅仅是我们为了生存而每日务必完成的进食任务,它还关系到人体的健康与长寿等问题。生活中常可见到,有人每日三餐不误,适时定量,故而身强力壮,精力充沛。有人则不然,虽每餐必进,但却体弱消瘦,或疾病缠身。
中医学讲,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四肢、皮毛的营养全依赖脾胃的供给,而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健全与否又直接与饮食的数量、质量、性味以及摄取的方法或习惯等密切相关。倘若三餐不当,则可损伤脾胃而有害健康。因此“一日三餐”历来是我国养生所重视的主要内容之一。
《素问》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度百岁乃去。”《养生镜》有“食宜早些,食宜缓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暖些,食宜软些”的载述。《寿世保元》也说:“不欲苦饱,不欲食后便卧及终日稳坐。”这些都是古人饮食养生的宝贵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我国民间也有“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的谚语,说明“一日三餐、饮食有节”,对于养生保健来说,其意义是十分重要的。今归纳几点,仅供参考。
若每日三餐,食之有时,脾胃适应了这种进食规律就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食量上,唐代孙思邈曾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说明在极度饥渴的情况下暴饮暴食是要损伤身体的。俗话说:“少吃多滋味,多吃伤肚皮”么。
食宜细嚼慢咽
咀嚼能分泌大量唾液,唾液中的淀粉酶、溶菌酶既能帮助消化,又能杀灭细菌,减轻胃肠负担。《医说》上讲“食不欲急。急则损脾,法当熟嚼极细咽下”,故“狼吞虎咽”不足取,青年人尤当引以为戒。
食宜专心勿语
进食若无外界干扰,则咀嚼津津有味。若喋喋不休,口沫四溅,既不卫生,又妨碍自己与他人进食,很不雅观。尤其是饭桌训人,最能抑制他人食欲,当属禁忌。
食宜清洁卫生
不食腐败不洁之物,少食生冷、黏腻、腥辣之物。食不宜过烫、过凉,否则均可引起消化道疾病。
食后宜缓行
饭后散散步,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人体的吸收,但应避免跳跃、登高等剧烈活动。饭后若稳坐或卧,可导致“中满不消,脾胃大伤”的病症。
建议大家不要暴饮暴食,合理用餐。
肠胃不好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的?
肠胃保健之道
其实想要摆脱消化不良、肠胃不舒服的症状,并非是件难事,因为引起上述情形出现的原因,多数是生活不正常和饮食习惯不佳所引起的,因此你只要利用下列几种简单的方法,便可缓和且改善肠胃不适的症状。
1. 减少每次进食的份量
尽管大家都习惯於一天三餐的进食方式,但是真正的养生之道,应该是少量多餐,这样可避免大家刻意在三餐时,挤下过多的食物,导致肠胃来不及消化的情形发生。
2. 不在进食后立即睡觉
吃完饭后就立即入睡,不但是导致肥胖的主因之一,也相当容易发生消化不良的症状,所以刚吃完东西时,如果就难以抵抗周公的邀约,建议你不妨还是忍忍、撑撑。若真的受不了时,记得要将枕头垫高些,以减轻消化系统的负荷。
3. 清淡的饮食
所谓清淡的饮食,倒不是完全不吃含油脂的东西,而是必须平均摄取各种食物的营养,让肠胃消化运转时,能不需一次承受过多的压力。
4. 小心药物的副作用
许多药物都有引发消化不良的副作用,如:阿斯匹灵、抗生素、维他命C、避孕药等。因此,在服用药物时,除了必须遵循医生的指示外,也要注意服用过量的问题。
年假将至,返乡的人潮一波波,为的就是赶回家围炉吃团圆饭。吃,是中国人过年的重头戏。多样又多量是年菜的通则。再加上应景的糕点、甜食和酒品,使得我们的肠胃负担比平时增加许多。此外,随着休闲观念受到重视,这时节利用长假外出旅游的人口大增,外食的比例相对升高,由于以上两大原因,造成过年期间饮食有几项特色:
1.油脂太多:大部分的年菜在选材及烹调的过程中,免不了煎炒炸,高油高脂在所难免。拜拜的祭品,为了保存,常常油炸。年菜里面,少不了煎鱼和蹄膀;炸年糕、炸春卷以及外食常带的西式快餐炸鸡薯条都是高脂食品。
2.盐分过高:腌渍的食物盐分比平常高,卤味因取用方便,正是过年常吃的菜色。中式餐饮,除了烹调用盐,上桌还搭配沾酱,举凡酱油、蕃茄酱、辣椒酱、盐份都高。外食为了增加口感,也常重咸加味。
3.糖分过高:年节特有的点心都是甜食,例如汤圆、年糕、待客的饮料、糖果,糖分当然高。外食的饮品,果汁、汽水、蛋糕都是甜食。对健康的正常人已经无益,对糖尿病的人更是有害。
4.人工添加物过多:腌制食物如香肠、火腿、蜡肉,为了保鲜,常添加防腐剂。鱼丸、甜不辣也含人工添加物来增进口感。外带的快餐免不了色素、抗氧化剂等成分。到餐馆外食,为求味浓刺激食欲,调味料用得相当多。
了解过年期间饮食的特色,明智的消费者应该懂得如何避免营养失衡。建议您,新鲜健康自然的食物,少油少盐少人工添加物,是所有的人都适用的最高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