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苦瓜冬瓜可以清热解暑,还有可以煮点冰糖雪梨或者绿豆汤来喝,另外如果怕会上火的话就买一些中药凉茶,金银花,罗汉果,生地,胖大海之类的泡水喝,具体的可以去药店问问
中伏养生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不要在车内长时间开空调
我们都知道,夏季开车的时候,直接照射到太阳,所以车内的温度是非常高的,一般人都会选择打开空调设备来降温。其实在开车的过程中开着空调是没有问题的,而如果要在车内午休,最好不要开空调。
这是因为开空调的时候,汽车内部是一个密闭的空间,而氧气是有限的,总有被呼吸完的时候,如果进入到深度睡眠状态,可能会导致窒息或者有潜移默化伤害大脑的隐患。
2、吃完饭后不要立即洗澡
夏季温度高,在吃完饭后会出大量的汗,所以很多人在用餐后直接就洗澡了,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做法。
这是因为我们在吃完饭后,心脏需要分配足够的血液进入胃部,帮助胃部消化食物,而如果我们这个时候立即洗澡的话,血液会集中流向四肢,如此一来就会造成胃部血液供应不足,将会直接影响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另外,饭后立即洗澡还会导致脑供血不足而产生眩晕感。
所以,大家夏季吃完晚饭后,最好不要立即洗澡,可以去户外适当的散散步,帮助胃消化后,再进行洗澡。
3、不要用凉水洗澡
夏季气温高,所以很多人喜欢贪凉用凉水洗脚。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脚是我们身体的血管末梢部位,不仅会留至脚底还会循环回心脏,所以千万不能受凉。另外,脚部的穴位非常多,与我们身体的五脏六腑有紧密的联系,稍有不慎,对损伤我们五脏六腑的健康。
4、尽量不要在大树下乘凉
傍晚的时候太阳下山,温度会有所降低,所以很多人都有吃完晚饭在大树下乘凉的习惯。这本是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但是对我们的健康并无益。
这是因为,在太阳下山之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停止,不仅不会释放氧气,而且还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傍晚的时候大树下的二氧化碳浓度会升高。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下,会出现头晕、全身无力等。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加鸡蛋”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伏日宜吃面,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
“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
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这是迷信说法。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
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伏里还可以吃“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