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查目的有二:一是糖尿病属于进展性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降糖难度会逐渐增大,需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便调整治疗方案;二是糖尿病可引起各种慢性并发症,且在病程初期不易被发现,随着病情的进展,损害可能逐渐加重,需要定期检查以明确靶器官损害程度。
定期监测血糖控制情况
初诊糖尿病患者经过合理治疗后,血糖可控制在目标范围,但部分糖尿病患者却逐渐由一种降糖药增至两种降糖药,部分糖尿病患者逐渐将口服降糖药更换为胰岛素,这是为何?原因在于糖尿病的治疗并非一时之功,也不能一劳永逸,即使初期控制血糖达标,随着病情的进展,血糖可能也会逐渐增高,降糖难度也会逐渐增大,原有降糖方案将无法控制血糖达标。未出现急性并发症的情况下,血糖的变化通常比较隐匿,不易被察觉,但这种变化却会增加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以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调整降糖方案。
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项目包括指尖血糖监测与糖化血红蛋白,若指尖血糖严重超出正常范围,需给予额外降糖药,以预防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糖化血红蛋白是调整降糖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初诊患者每三月监测一次,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可每六月监测一次,当其高于目标范围时,如普通患者不能将其控制在7.0%以下时,则需要调整降糖方案,使用一种降糖药的患者,需要增加第二种降糖药;使用两种降糖药的患者,需要增加第三种降糖药;若联用三种降糖药三月后,依然无法控制血糖达标,则需要启动胰岛素控制血糖。
定期筛查靶器官损害情况
治疗糖尿病的目的在于预防或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但多数患者诊断糖尿病时已经出现了心脑血管、肾脏、神经等靶器官损害,只不过此时损害程度较轻,不会出现相关症状,因此诊断明确的糖尿病患者想要预防靶器官损害,几乎很难实现,只能通过合理的治疗预防靶器官损害持续加重,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出现。靶器官损害达到一定程度以后,降糖治疗的同时应给予药物干预靶器官损害,如糖尿病肾病患者若合并高血压,不仅需要合理控糖、控压,还需给予药物延缓蛋白尿与肾脏损害如普利或沙坦类降压药,当然普利或沙坦类降压药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是这类患者的首选药物。
对于靶器官或慢性并发症的筛查,糖尿病患者通常每年进行一次,也可据自身病情而定。对糖尿病肾病的筛查,主要检查①尿白蛋白/肌酐,超过30为异常;②尿常规,尿蛋白阳性为异常;③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诊断明确时就应行综合性眼检查,无病变者每1至2年检查一次,有病变者则应增加检查频率。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筛查,每年均应检查一次,同时所有患者需行10g尼龙丝检查明确足溃疡与截肢风险。对下肢血管病变的筛查,需进行专科查体如触摸足背动脉与胫后动脉搏动,必要时行血管相关检查。对糖尿病足的筛查,所有患者每年均应进行全面检查,因为一旦出现足部溃疡,治疗难度大且可能会反复发作,以预防为主以及早期干预。
综上,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降糖难度会逐渐增大,因此需定期检查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减轻对靶器官的损害。筛查靶器官损害也是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查的另一个目的,因为随着病情的进展,靶器官损害可能逐渐加重,早期干预可减轻损害,需定期筛查有无肾脏、视网膜、神经、下肢血管病变,以及是否并发糖尿病足。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专业为您做解答】
这是问题的答案非常明确又肯定,首先糖尿病本身是一种渐进性疾病,就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会不断发生老化一样,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自身胰岛功能会不断下降、调节血糖的功能也会逐渐减弱,由此而带来的血糖波动对组织器官的损害会渐进性发生;其次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控制好血糖只是最基础的治疗,最终目标是阻止与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对各种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定期检查。
那么,有糖尿病的人应当定期检查哪些项目呢?主要分为几个方面:
血糖控制方面
最基本的是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反映的是即时血糖的控制情况;其次是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三个月来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二者结合起来,可对近期血糖控制的整体情况做较为全面的评判,据此可对治疗方案是否恰当做出准确评估。
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方面
除了血糖,在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中还有两个因素起着同等作用。一是血压,有糖尿病的人要求血压不应超过130/80mmHg,超出这个数值将会加速对组织器官的损伤;二是血脂,尤其是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它对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病变的发生比高血糖、高血压的危害还要大,必须随时了解其高低,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并发症发生方面
糖尿病所有并发症的发生均以血管病变为病理基础,各种病变表现与血管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尤其要重视致死致残风险较大的心、脑、眼、肾等重要器官是否发生了早期病变。常用检查方法有:
眼底检查 可直接观察眼底血管是否发生了硬化、破裂、增生,反映全身体细小血管受累情况。尿微量白蛋白检查 可以发现肾脏是否发生了早期细微病变,正常情况下尿中是不会有蛋白出现的,一旦检出有微量蛋白,表明肾脏滤过功能受损,肾脏发生了早期病变,及时干预治疗是完全可以逆转恢复正常的。颈动脉彩超 颈动脉是全身大血管的代表,且最易受到高血糖等危险因素的影响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一旦有病变发生则提示心脑血管可能发生同样病变的可能。下肢血管检查 下肢血管离心脏较远,血流相对缓慢而易受损害,是引起糖尿病足的病理基础,通过检查下肢血管结构、血流量等指标,可预测并及早发现糖尿病足发生的可能风险。总之,通过上述一些重点检查,可对糖尿病整体治疗情况做较为全面的了解,做到及早发现,大多病变及时发现进行干预治疗是可得到逆转的,至少也将大大延缓病变进展的速度。因此,有糖尿病的人应当做到定期检查,尤其是病程超过10年的人,每年都应做一次较全面的检查防患于未然。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