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请,一般确诊糖尿病患者的话,胰岛功能大部分都已经损伤50%,胰岛功能下降就会终身需要药物或者胰岛素替代治疗。所以说一旦确诊为糖尿病的病人,大部分是需要终身服药的。
1.一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形成其发病的过程,其某些外界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的个体,导致酶的细胞破坏或者功能衰竭,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进行加重,导致糖尿病,胰岛功能基本上丧失,基本需要终身胰岛素治疗的。
2.二型糖尿病也是比较复杂的遗传因素,关键因素过度作用的结果,大部分跟现代生活方式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不足,子宫内环境应急反应化学毒素等这些因素都会加重胰岛功能的衰退,二型糖尿病的病因仍然认识不足,一般可能会跟抑制性情况有关系,胰岛素抵抗或者北大功能缺陷都会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下,如果胰岛细胞代偿性增加胰岛素分泌,则可以维持血糖的正常,如果当胰岛细胞功能有缺陷,对胰岛素抵抗无法代偿时,就会发生二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二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两个要素。早期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或者是糖尿病前期的话,可以不需要药物治疗,可能会经过饮食运动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后血糖就可以恢复正常,这种情况是不需要用药物治疗的。但是一般随着胰岛功能的下降,大部分人维持2~3年以后,胰岛功能逐渐衰退,后期都是需要药物治疗。
3.合并某些感染或者是药物内分泌疾病引起的血糖异常,这种情况一般也是需要治疗,原发病原发病治疗以后血糖可能恢复正常,也不需要终身药物治疗。
4.妊娠期糖尿病,是怀孕以后胰岛功能下降,首先出现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的升高,需要胰岛素治疗,后期胰岛功有可能可以恢复,生产后不需要药物治疗,但是还有大部分人需要终身药物治疗的,
所以需不需要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情来调整,药物选择也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调整,不要擅自治疗,也不要擅自停用药物,出来药物治疗外,饮食生活方式上都需要调整,需要定期监测血糖的变化,不要熬夜,不要劳累,不要着急上火,必要的时候除了监测血糖需要监测一下肝肾功能,有的长期用药可能对肝功能肾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发现病情有及时的病变,需要找一下病因,根据病因结果及化验指标,调整药物及药量
糖尿病是慢性病,目前尚无法治愈,需要持续的医疗照顾。这是《内科学》中所提到的。
所谓的持续的医疗照顾,就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饮食、运动指导,监测血糖,根据血糖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服药或者胰岛素等药物的治疗。
但是也并不是说糖尿病人就必须终身服药。看一看糖尿病可以不要吃药的情况有哪些?
●△●刚发现糖尿病,如果没有出现急性代谢紊乱,血糖在10mmol/lL以下,或者糖化血红蛋白低于9.0%时,即可采用饮食和运动治疗,在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的严格的饮食、运动治疗后1个月,如果血糖不能出现明显的下降,或者血糖不能下降到7.0mmol/L以下,则需要药物治疗。
●△●有些糖尿病患者是因为一些合并症入院,如急性创伤、手术、急腹症等情况,查体发现血糖升高,在进行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改善,合并症消失,这时的应激因素解除,之前又有比较好的血糖控制措施,在血糖控制比较理想的情况下停用所有的降糖药物,血糖也能较长时间的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
●△●部分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如果采用胰岛素的强化治疗方案,血糖控制较为理想,那么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可能不需要使用任何药物,患者的血糖能够保持在一个相对正常的范围内。此成为糖尿病的“代谢记忆效应”,所以早期的规范治疗是非常种药物。
●△●患者由于胃肠道不适或者肝肾疾病或者患者的胰岛功能较差(包括1型糖尿病患者)不适合口服降糖药物,这时医生会为患者选择胰岛素注射的治疗方案,如果方案合适,药物的作用时间能够覆盖餐后和一天的时间,那么也不需要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不需要服用药物,血糖也能在相对平稳的范围内,这是糖尿病非常理想的状态,但是要注意,一定要坚持饮食和运动治疗,切不可认为我病治愈了,或者反正我用着胰岛素呢,对饮食、运动放松。对于这类病人,一旦出现血糖升高,那么药物几乎就没有再停用的机会了,应用胰岛素的,量也会明显的增加才能再次保持血糖的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