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人不要发号施令。可以用商量的口吻?与病人沟通。试试把“我建议你”如何去做放在指导意见的前面。这样就会避免许多医患摩擦。
医学院的知识,不是对每一个病人都管用,非要命令每一个人长的都一样是不可能的。
确有个别人不辨是非地反感别人的善告,对此只能语气尽量婉转些,或不再多劝了。
最终的恶果还是要他自己来承受。
曾在某医院住院部见到一肝硬变患者,腆着一已有不少腹水的大肚腩,提着一啤酒瓶,还边饮边串到其它室聊天勒。谁劝他他都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后也没人(包括医护)再劝他了,此行为对晚期肝硬化的后果可想而知!
我有一朋友的妹夫,就只对那国外进口的、香喷喷的大白米饭情有独钟,一顿至少半斤以上,晚上也常要一人啖下半只烤鸭或烤鹅,有时还要另加其他荤食、高淀粉食物来作为下酒菜。
“这样整看遭小糖!”我这朋友提醒他。
“没有吃的才得小糖(糖尿病),该怎么就怎么!”他妹夫如此反讥道。
几个月前,“这肉墩墩的妹夫”发生了中风(脑梗),一送至医院,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另还查出了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心脏也已有点问题。岀院后不久,因老毛病又犯,再次卒中,这次岀院后就没那么幸运了,立即就又送进了养老院,吃喝拉撒都要靠护工帮忙,一天到晚就只能望着天花板或电视的某个频道,看见亲友们就直落泪⋯⋯情况很不乐观!
糖尿病5年,总是餐后血糖高,有什么好方法可以降下来呢?
这位患者糖尿病史5年,吃二甲双胍控制血糖,空腹血糖6点几,餐后血糖经常10以上,显然空腹血糖控制尚可,而餐后血糖偏高了。根据我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综合控制目标,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7.0,非空腹血糖应<10.0,糖化血红蛋白<7.0%。
餐后血糖偏高的可能原因
1.二甲双胍用量不足
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首选药物,被各国内分泌学会推荐一直保留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二甲双胍通常起始剂量为500mg/次,每日2次,成人最大推荐日剂量为2550mg,超过2000mg时,最好随三餐分次服用。如果服用剂量不足,必然会影响降糖效果,可能会出现餐后血糖偏高。
2.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
膳食类型中碳水化合物升高血糖明显,越是深加工和精细的碳水化合物,由于吸收快,升高血糖就越快。如果在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占的比例过大,则容易导致餐后血糖升高。所以指南推荐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50%-65%为宜。
3.运动量不足
规律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减轻体重。指南推荐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150min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而餐后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可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所以如果运动量不足,也会导致餐后血糖偏高。
如何降低餐后血糖?
通过以上三点分析,要降低餐后血糖其实并不难。
1.首先建议制定合适的营养膳食表,规定好每餐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纤维素等营养素的量,控制好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2.其次,可选择有效的运动方式来让血糖降低。
最有效的是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人们通过正常呼吸、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各种轻、中等强度的运动,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游泳、骑自行车、健身操、广场舞、瑜伽、慢跑、爬山等,这些有氧运动会消耗体内的脂肪及糖,有利于降糖、调脂、降血压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增加体质和心理健康,是防治糖尿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中,快走是最常见的适宜糖尿病患者的有氧运动。
那么,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不宜做无氧运动?我们都知道,常见的无氧运动包括快跑、举重、投掷、跳高、拔河等,是指人们在“缺氧”状态下的高速剧烈运动。缺氧状态下,糖和脂肪的有氧氧化减少,无氧酵解增加,导致体内乳酸产生、积聚过多,常常产生肌肉疲劳酸痛,甚至引发乳酸性酸中毒。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避免或少做无氧运动。
3.最后,如果二甲双胍剂量不足,可适当增加二甲双胍剂量。或者联合使用可明显降低餐后血糖的口服降糖药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瑞格列奈和新型降糖药西格列汀,皮下注射超短效胰岛素也可考虑。需要提醒的是,二甲双胍单药使用时很少会引起低血糖发生,但联合用药时则可能会出现低血糖,所以应注意加强血糖监测,随身常备饼干、糖果,出现低血糖时及时进食。
这位朋友糖尿病5年了,一直服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目前空腹血糖六点多,而餐后血糖经常超过10,其实总体来说,这样的血糖控制情况还是不错的,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家庭自测血糖,一般推荐的控制目标是空腹血糖在4.4~7.0之间,而非空腹血糖控制在10.0以下,这样的水平就算达标。
这位朋友5年来,空腹血糖达标,而餐后血糖有时候会超标,那么餐后血糖还可以控制下来吗?当然是可以的!由于不知道这位朋友的饮食控制情况,运动锻炼情况,身体其他方面的情况,但总体来说,对于餐后血糖的控制,可以从饮食调理,加强运动,调整用药等几个方面来加强。
控制餐后血糖,可以从饮食调理做起不知道您的糖尿病问题,除了用药以外,有没有加强饮食方面的调理和控制呢?糖尿病控制绝不仅仅是服药,定期监测血糖那么简单,不间断的长期坚持的饮食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首先要有热量摄入控制的概念,控制好了热量摄入,把体重控制到合理达标的范围内,同时注意保证好营养的均衡和充足,尽量减少增加血糖代谢负担的饮食,才是合理的糖尿病饮食。因此,吃的健康,吃的适量,往往对于血糖的控制,特别是餐后血糖的控制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饮食结构上,一般建议糖尿病人可以摄入碳水化合物,但也要注意不要过多的摄入碳水化合物,特别是精米白面等升糖指数较高的碳水化合物主食,可以在细粮之外,合理的搭配粗粮谷物,这类主食能够加强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的摄入,还能够有利于控制食欲,可以有助于糖尿病人餐后血糖的控制。
糖尿病人的典型症状是多饮多食多尿,容易出现饥饿感,对于这种情况,建议糖尿病患者多吃蔬菜,同时在控制血脂体重的前提下,适量的进食肉类,蔬菜中的膳食纤维能够增强饱腹感,而脂质的摄入,也有利于饱腹感的维持,这样荤素搭配的饮食,才是合理健康的饮食结构。
在进餐顺序上,建议糖尿病患者可以先喝汤,在吃蔬菜肉类,最后在吃主食,这样有助于控制食量,食量的控制,对于餐后血糖的控制往往效果显著。
以上只是关于控制餐后血糖的几个饮食小建议,饮食调理控制血糖,如果能够严格控制摄入量,保持良好的餐饮结构,完全可以做到,吃得饱又吃的好,还有利用体重和血糖的控制。
控制餐后血糖,可以从加强运动做起作为糖尿病人,您是否了解运动对于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呢?如果您餐后血糖经常超标,而本来并没有运动锻炼习惯,通过合理的运动,餐后血糖降到10以下,还是完全有可能的。
运动锻炼对于糖尿病的调理控制,是糖尿病综合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运动锻炼不但能够增强身体对于糖的代谢和利用,长期的运动锻炼,还能够增强身体中各种代谢酶的活性,提高身体的代谢活力,减低体重和内脏脂肪,改善胰岛素抵抗,从各个方面加强血糖的控制,降低血糖。
如果您餐后血糖经常超标,而又没有运动锻炼的习惯,不妨在餐后2小时左右适度的出去运动活动一下,结合自身身体情况,可以从快步走到慢跑,游泳,骑行,羽毛球,网球等球类运动,都是很好的调理血糖的运动方式,让自己动起来,餐后血糖可能也就降下来了。
控制餐后血糖,可以从调整药物方面考虑如果您在生活上已经严格自律,合理控制饮食和坚持运动锻炼的前提下,服用二甲双胍,空腹血糖达标,而餐后血糖有时候超过10的情况,想要加强血糖的控制,还可以考虑对于用药方案作出适当的调整。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和一线药物,对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因此,我们选择的药物是没有问题的,只是不知道这位朋友的服药剂量目前是多少,如果每日服药剂量只有0.5g或1.0g,不妨试着继续加大用药剂量来加强血糖的控制。二甲双胍在0.5g~2.0g的日剂量范围内,其量效关系是很明确的,即用药剂量越大,药物对于血糖的调节效果越强,而其副作用增加的风险并没有显著增加,而如果您的用药日剂量已经达到了2.0g的最大日推荐剂量,那么还可以考虑加用其他的降糖药来加强餐后血糖的控制。
对于餐后血糖控制的药物,我们可以考虑以下3类口服降糖药物——
1. 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是我们最常见的药物。这类药物通过减缓肠道对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而达到降低餐后血糖的效果,药物安全性高,对体重也没有不良影响,与二甲双胍也可以联合应用,对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朋友的餐后血糖控制,尤其适合。
2. 胰岛素促泌剂:这类药物有两大类,一类是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一类是非磺脲类的格列奈类,这两类药物都有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药物与二甲双胍合用,要注意体重增加和餐后低血糖的风险,用药应该结合身体情况具体选择。
3. 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都属于此类药物,这类药物属于较新型的血糖控制药物,对于餐后血糖的控制也有很好的疗效,而且此类药物对体重没有影响,同时其降糖作用具有葡萄糖依赖性,也就是说血糖高了,它就起作用,而血糖低了,它就作用变弱,因此,引起低血糖的风险也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