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并且对心血管系统有极强的危害性。
高血压可使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增加2倍,同样糖尿病也可使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增高2倍,所以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其危险分层均在“高危”之上。
所以,对于它的干预和预防就是很关键的。糖尿病治疗专家通过临床经验总结出一下几点:
1.降低总热量的摄入,限制钠盐及脂肪的摄入,高纤维素饮食。
具体是:①烹调用盐每日不超过6g;
②食用油20~25g/天;
③增加新鲜蔬菜摄入,蔬菜400~500g/天,水果100g/天;
④肉类50~100g/天,鱼虾类50g/天,蛋类每周3~4个,乳类250g/天。
2.进行有规律的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不宜过大,每周4~5次,每次至少30min,可根据身体情况选择慢跑或散步。
3.戒烟和限酒:戒烟可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病的危险;过量饮酒可使血糖、血脂、血压升高,合并肝病;空腹喝酒又容易诱发低血糖,因此每日饮酒以乙醇计算应115mmHg。
如果,发现糖尿病患者已经有合并高血压护理症状了,那么降血糖与降血压治疗可以同时进行。但如果患者血糖控制尚理想,血压却经常在160/100毫米汞柱以上,或同时发现了肾脏、心脏等疾患,降血压就比降血糖显得更为紧迫一些。总之,建议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多注意自己的血糖与血压,进行及时的治疗。
最近糖尿病有没有退出新的推荐食品,可以控制血糖升高的?
怎样治疗糖尿病呢?武汉672医院糖尿病专家指出,患者朋友们要想更好的治疗糖尿病,应该从多方面入手,主要可分为治疗、运动、饮食和日常防护等。
治疗:
(1)与医护人员配合,积极治疗糖尿病,使血糖长期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口服降糖药、中医中药、胰岛素)疗法。具体治疗方案根据病情而定,但是患者与医生密切配合十分重要。
(2)积极治疗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长期坚持饮食疗法,少吃动物脂肪,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鱼子、蛋黄等。必要时使用降胆固醇的药物。 (3)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时,加服降血压药,有效控制血压。
(4)定期进行眼底、心电图、肾脏及神经系统检查,争取早期发现并发症,早期治疗。
饮食:
(1)建立正确、有规律的糖尿病饮食。
(2)少吃多餐,同样的份量,分次吃完会比一次吃完的效果好。多选用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因为膳食纤维可以减慢食物的吸收,延缓血糖的升高,同时又能降低胆固醇,通利大便。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粗粮、糙米红米、蔬菜、麦片、麦麸、豆类等。
(3)避免吃甜食。 糖尿病患者的主食一般以米、面为主,但是,我们比较喜欢粗杂粮,如燕麦、麦片、玉米面等,因为这些食物中有较多的无机盐、维生素,又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减低血糖作用,对控制血糖有利。 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质来源,大豆及其豆制品为好,一方面,其所含蛋白质量多质好;另一方面,其不含胆固醇,具有降脂作用,故可代替部分动物性食品,如肉类等。 糖尿病患者在控制热量期间,仍感饥饿时,可食用含糖少的蔬菜,用水煮后加一些佐料拌着吃。由于蔬菜所含膳食纤维多、水分多,供热能低、具有饱腹作用,是糖尿病患者必不可少的食物。
运动
(1)适当的运动对降低血糖、血脂,有效的控制体重,预防糖尿病合并症有较好的作用。应长期坚持锻炼。有严重心、肾等并发症者活动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调整体重。肥胖是长寿之敌,是多种疾病的温床,肥胖与动脉硬化的发生、进展有密切关系,肥胖型糖尿病对胰岛素不敏感。因此良好的调整体重,使之接近标准体重,对良好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血管病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单纯使用运动疗法效果不好,必须在控制饮食同时,采用运动疗法才能收到治疗效果。 (4)妊娠、腹泻、呕吐、不能进食、有低血糖危险、血糖太高、胰高素用量太大、病情易波动者、慎用或不用运动疗法。
日常防护:
(1)不吸烟,不饮酒。
(2)监测血糖:定期检测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应该将血糖测定列为中老年人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是健康者,仍要定期测定。凡有糖尿病的蛛丝马迹,如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更要及时去测定血糖,以尽早诊断,争取早期治疗的宝贵时间。要综合调动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将血糖长期平稳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
(3)正确对待糖尿病:树立正确的进食观并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生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后天的生活和环境因素。现已知道,热量过度摄入、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是预防糖尿病的最佳饮食配伍。
(4)加强并发症监测:目的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减少伤残和死亡率。糖尿病人很容易并发其他慢性病,且易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加强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糖尿病,常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能长期过接近正常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