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资料记载,老年糖尿病患者(70一80岁),如无并发症,血糖较稳定的,空腹血糖可控制在7.0一8.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在8.0—10mmoⅠ/L也算合适的。
血糖越接近正常范围,对心脑血管、肾脏、神经等靶器官的损害越轻,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越低,但多数糖尿病患者血糖高于正常范围,尤其是老年人有更宽松的降糖目标,为什么会这样呢?老年人血糖控制在多少合适?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老年人之所以有更宽松的降糖目标,是因为严格降糖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发生低血糖时,血糖波动幅度增加,会进一步增加对靶器官的损害,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其次,低血糖会引起头晕、乏力、心悸、多汗等症状,重者可能会因意识障碍引起跌倒,跌倒是老年人应重点预防的不良事件,跌倒可能会诱发脑血管事件,也会增加骨折发生风险。因此,低血糖所诱发的不良事件可能会影响后期生活质量,重者甚至会缩短寿命,所以老年人应适当放宽降糖指标,在减少高血糖对靶器官损害的同时,也应预防低血糖,降低跌倒风险。
不同的老年患者,空腹血糖的控制目标有一定差异。若合并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较少,这部分老年人预期寿命一般较长,空腹血糖的控制可稍微严格一点,以控制在5.0-7.2mmol/L之间为宜;已出现多种慢性并发症的患者,如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肾病等,预期寿命会有所下降,若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高且易出现跌倒发作时,应适当放宽降糖指标,将空腹血糖控制在5.0-8.0mmol/L为宜;合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者,若已经进展到疾病终末期,且严格降血糖已经不能显著获益时,可进一步放宽降糖指标,以空腹血糖不超过10mmol/L为宜。
综上,老年人之所以有更宽松的降糖目标,是为了降低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并发症少、预期寿命长的老年人空腹血糖控制在5.0-7.2mmol/L之间;并发症较多、预期寿命中等、易发生低血糖与跌倒的老年人,空腹血糖控制在5.0-8.0mmol/L为宜;进入并发症终末期、预期寿命有限、获益较小的患者,空腹血糖可放宽至10mmol/L。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糖尿病人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什么程度最好?
糖尿病的病人的餐后2小时血糖在8-10的范围之内,空腹血糖在7.0以下。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糖尿病人一日三餐究竟怎么吃才能不饿肚子还能稳定血糖?
总有糖尿病人抱怨:得了糖尿病,吃了血糖高,不吃又犯低血糖,都不知道怎么吃饭了。
其实,糖尿病饮食没那么复杂。今天,糖人健康网公众平台(tangjk01)总结了糖尿病饮食的 7 大法则,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糖友每天要吃多少,需要营养师或者医生根据个体的情况确定。下面这些推荐量可以供大家参考,重量都是没有烹调前的生重:
1.每天吃多少?主食:男性 250~300 g/d,肥胖者 200~250 g/d;女性 200~250 g/d,肥胖者 150~200 g/d。
肉类:男性一天不超过 150 g,女性不超过 125 g。
蔬菜:每天至少 500 g,能吃到 1000 g 更好。
油脂:男性 25~30 g/d;女性 20~25 g/d。
特别提醒,由于糖尿病肾病病人和妊娠期糖尿病病人情况更加复杂,需要医生来确定饮食方案,千万不要盲目照搬哦。
2.吃饭要定时糖尿病患者要合理安排每天进餐的时间,两餐相隔 5~6 小时,至少 4 小时以上。
定时进餐,到了该吃饭的时间,即使不觉得饿,也要吃饭,防止饿急了吃得过多,食量难以控制而造成血糖波动。
3.花样变着吃虽然我们需要控制饮食,但并不是说每天只能是单一饮食,每一种食物其营养成分不同,我们需要合理地搭配食物,来满足我们身体的需要。
所以,主食、肉蛋奶、蔬菜都需要吃到,如果血糖控制得好,还可以适量吃些水果。
另外,同一类别的食物,也可以换着吃。比如,今天吃了猪肉,明天就可以吃鸡肉,后天吃鱼肉,可以调配出丰富的饮食。
4.粮多粗少细这里说的粮,是主食,包括我们平时吃的米饭、面条等在内。由于粗粮对血糖的影响比细粮小,推荐大家少吃细粮,多吃粗粮。细粮指的是我们常吃的白米白面,而粗粮种类很多,包括糙米、燕麦、黑米、小米等等。
我们可以将细粮和粗粮交替着吃,或者相互搭配着吃。比如,将燕麦、糙米混入白米中做杂粮饭,或者一顿粗粮,一顿细粮。
5.菜有荤有素如果饮食中只有青菜,缺乏适量的蛋白质,常常会感觉体力不支,精力不足。如果进食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容易造成能量超标,发生超重肥胖,进而增加胰岛的负担,也会增加肝肾的负担。
所以,我们平时的饮食,应该荤素均沾,重要的是搭配。
6.餐次多为宜有的患者每天只吃两餐,吃两餐的坏处是,每餐吃的量相对较大,不利于餐后 2 小时血糖的控制。
另外,一些降糖药的药效维持时间也是按照一天三餐设计的,所以,糖尿病患者至少一日三餐,这样既可以预防低血糖,又可以防止餐后血糖升高。
7.烹饪有技巧烹饪方法宜清淡、简单。尽量避免加糖、不勾芡、不油炸、少放盐、少放油。目的是减少能量的摄入,控制钠盐摄入量,帮助预防并发症。
如果能凉拌、蒸、煮、炖着吃,就不要放很多油炒着、煎着吃,更要避免炸着吃。
总之,糖尿病饮食的总原则是控制总能量,营养均衡。在这个原则下,没有绝对禁食的食品。
糖尿病饮食,重在坚持。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管住嘴当然好,但也没有必要为了控制血糖,每天都过着「苦行僧」般的日子,而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您说对吗?
回答来自头条号糖人健康网,一个有温度的控糖平台,欢迎关注,有问必答!
我是一个有15年病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
05年单位组织体检,空腹12.5,后进一步检查得到确诊。当时41岁,又在乡镇担任一把手,事务繁重,就只服药而没有注意饮食控制和运动,控糖效果不佳,多在9点多。11年调回县城担任一事务不是特多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后,就开始控制饮食并运动,体重减了10多斤后,空腹血糖多在6一7点多摇摆,餐后2小时血糖亦在12左右,糖化血糖7左右。18年退居二线后,有更多时间打理自己,但都不十分理想。11月2日医院检查结果是空腹7.04,糖化血糖6.66。自患病以来很少达到6.1以下。
我开始控制饮食的时候,一直感到肚皮是饿的,直到后来加餐后才解决此问题。
早餐麦片或杂粮粉子冲泡牛奶粉一中碗,水煮鸡蛋一个;10点多加餐吃一个苹果或时令水果(桃类等);中午正常吃,一般是2两左右瘦肉炒苦瓜等,水煮叶子菜(不放盐油〉,杂粮米饭约1一2两;下午一般没加餐,因为不是很饿;晚餐6时左右吃,一般与中午相同,只是主食量少些。由于我多年习惯要半夜12点左右睡觉,早睡睡不着,即使睡着了3、4点左右醒了就睡不着了,很恼火。所以晚饭1小时后出去走步1小时左右,回来在10点前吃一个苹果之类的水果或者全麦面包一片,有时也不一定吃,反正10点后不进食,哪怕很饿。后慢慢习惯了饿,加餐也似情况而定了。
这是我的具体情况。虽然解决了饿但不彻底,控糖也没达到标准,但我会继续努力,因为不努力,只有徒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