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推荐养生

脑出血患者在护理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022年06月08日 19:35:0222

概述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出血多发生在基底节、内囊和丘脑,其次为小脑和脑干。

致病因素 1、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出血性疾病史、先天性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

2、诱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劳累或用力排便等。

3、有烟酒嗜好,肥胖及有本病家族史者。

脑出血护理注意事项1.患者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特别是发病2周内,应尽量减少探望,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避免各种不良情绪影响。

2.绝对卧床休息2周,头部可轻轻向左右转动,应避免过度搬动或抬高头部,四肢可在床上进行小幅度翻动,每2小时一次,不必过分紧张。大小便须在床上进行,不可自行下床解便,以防再次出血的意外发生。

3.有些病员会出现烦躁不安、躁动的症状,对这样的病员我们会采取约束带、床档等保护措施,这样可防止病员自行拔除输液管或胃管、坠床等不必要的意外。可能有些家属于心不忍,我们理解家属的心情。一旦病情稳定,不再烦躁后,我们就会立即撤离对躯体的约束,但床档还需时时加护,特别是有气垫床的病人,严防坠床。希望大家能配合。

4.病程中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疼,例如头部胀痛、针刺样痛、剧烈疼痛等,这是最常见的症状。我们会予以合理的治疗。随着病情的好转,头疼会逐渐消失,因此您不必过度紧张,要学会分散注意力。如在治疗过程中,仍觉得痛得很厉害,不能耐受,请及时通知我们,以便医生能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5.老年病人,心脑血管老化、脆性程度高,季节变化易诱发疾病。长期卧床易肺部感染,痰多不易咳出,药物祛痰,加强翻身、拍背,使痰液松动咳出,减轻肺部感染。无力咳痰者,采取吸痰措施,望能配合。

6.长期卧床,皮肤受压超过2小时,易发生褥疮,应加强翻身。按摩受压处,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肢体放置功能位,防畸形。

7.饮食:要营养丰富、低脂、清淡软食,如鸡蛋、豆制品等。进食困难者,可头偏向一侧,喂食速度慢,避免交谈,防呛咳、窒息。

8.保持大便通畅,可食用香蕉、蜂蜜,多进水,加强适度翻身,按摩腹部,减少便秘发生。病人数天未解便或排便不畅,可使用缓泄剂,诱导排便。禁忌用力屏气排便,防再次脑出血。

9.恢复期据医嘱摇高床头10~15○,后按耐受及适应程度逐渐摇高床头至半卧位,每天30分钟、1~2小时不等。

10.高血压是本病常见诱因。服用降压药物要按时定量,不随意增减药量,防血压骤升骤降,加重病情。

11.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监测血压、血脂等,适当体育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谢谢邀请!

我想您想了解的是家属在照顾病人时需要注意什么,而不是医护人员做的专业护理吧!因为这个话题比较大,我就简单从家人在脑出血急性期照顾脑出血病人的时候需要怎么做来说一下吧。

1.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如果发现病人精神越来越差,要及时告知医生护士;

2.观察病人的尿便,如果有尿失禁、尿储留,及时处理;如大便发黑,及时告诉医生,排除消化道应激性溃疡;

3.保持病人安静,蛛网膜下腔_出血的病人要绝对卧床2-3周;脑实质出血的病人卧床24小时,根据情况,如果可以活动,尽早开始早期活动和肢体功能康复,避免过度用力或激动;

4.如果有监护仪,观察病人血压变化,很多脑出血和高血压有关,血压过高或波动,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5.保持病人摄入足够的氧和营养,如果有监护仪,观察病人的血氧饱和度,给病人准备容易进食和消化而且营养全面的食物,有的病人不能自己进食,需要插胃管,注意喂食安全,避免食物返流;

6.卧床的病人,要经常给病人翻身,预防褥疮,减少肺部感染;

7.卧床病人保持头部抬高30度,并逐渐抬高至坐位;

8.有的脑出血病人急性期需要做血肿清除或出血引流,术后要注意保护各种引流管道的清洁和在位;

9.照顾好病人的心情,减少抑郁等负面情绪。

脑出血恢复期护理注意事项类似,同时可以加强康复训练,康复方法和脑梗死类似(参见我的问答:脑梗死后遗症有哪些康复锻炼的方法?)。

另外,一定要控制好血压,戒烟,避免服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等药物,减少复发。如果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应检查是否有脑动脉瘤,脑动脉瘤再出血风险很大,要积极处理(可参考我的问答:什么是出血性脑血管病?)

更多健康问题,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李博士和你谈健康。